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前十字韌帶撕裂怎麼辦? 手術後康復時間與物理治療

前十字韌帶(ACL)重建手術是許多運動傷害患者必須面對的挑戰,而手術後的復健過程對於恢復正常活動能力和預防再次受傷至關重要。

前十字韌帶重建後復康計劃(ACLR Rehabilitation)依照最新科研實證,物理治療幫助你達至活動恢復及功能提升。從初期保護修復,逐步完成階段目標,6-9個月預期重拾運動的自由與樂趣。

相對高風險前十字韌帶撕裂的運動

最常發生前十字韌帶損傷的姿勢就是膝蓋內扣,常見來自於籃球排球不當的著地姿勢、滑雪急停時的內旋扭動、足球的急停轉向或外來撞擊等。

籃球

滑雪

足球

排球

6個前十字韌帶撕裂徵兆

膝蓋受傷時出現“pop”的一聲

受傷後膝蓋明顯腫脹

膝蓋不能屈曲

膝蓋感到明顯不穩定的感覺

受傷腳走路時不能受力

膝蓋前面內側出現痛楚

為什麼前十字韌帶復健如此重要?

 前十字韌帶是膝關節的主要穩定結構之一,當前十字韌帶撕裂後,膝關節的穩定性大幅降低。即使進行了成功的重建手術,若沒有適當的復健過程,患者可能無法恢復原有的活動能力,甚至增加再次受傷的風險。專業物理治療不僅能加速恢復進程,更能確保復原的品質。

前十字韌帶重建復康(ACL Rehab)物理治療

超音波, Ultrasound

超聲波治療

控制炎症及腫脹,加速軟組織自我修復

手法及疤痕處理

以輕柔手法提高關節活動度及恢復軟組織延展性

帶氧訓練

單車機、跑步機等心肺機能鍛練

側身平板, side plank

肌肉及核心訓練

各種閉鏈式運動及TRX核心鍛練

增強式訓練

跳躍及轉向訓練,提升速度及反應

治療日記- - 前十字韌帶重建復康個案分享

前十字韌帶重建ACL手術後出現疤痕粘連的籃球愛好者

(1)手術後恢復期​

呢位朋友係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一個月轉過來看的,活動幅度都沒有太大問題,主要是屈曲時會不由自主震動。檢查發現脛骨前疤痕欠缺處理嚴重粘連,令皮膚筋膜欠缺彈性及肌肉效率下降。

透過筋膜鬆動及針法,去除大部分粘連後,膝蓋隨之而然能夠自然屈曲,震動亦同時消失。

(2)早期及中期復康運動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早期活動呢位朋友沒有出現太大問題,反而到中期時未能技巧轉移,由器械訓練過渡至功能性肌肉訓練。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器械訓練只訓練獨立個別肌肉運作,肌肉協調失能未能將力量有效傳遞。

經一連串的動力鏈訓練,以及三關節伸展(Triple Extension)的功能訓練,肌肉效率能夠漸漸提升。

(3)預備重新投入運動

前十字韌帶重建訓練包括大量核心訓練、平衡訓練、跳躍訓練、衝刺及轉向訓練,表現理想於五個月左右,右腳跳躍測試已達另一側的八成以上。

(4)提升技術及預防受傷

本次個案在初嘗射籃走籃動作並無大礙後,認為已經滿足,並未參與後期訓練。

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後復健階段

第一階段:急性期(手術後0-4週)

第一階段主要目標

  • 控制疼痛和腫脹
  • 恢復基本膝關節活動度
  • 維持肌肉力量

復健內容

  • PEACE & LOVE 加速康復
  • 輔助或主動關節活動度練習
  • 等長股四頭肌收縮
  • 使用拐杖維持適當的行走模式

注意事項

  • 避免過度伸展膝關節
  • 謹慎控制疼痛和腫脹
  • 遵照醫囑使用護膝和拐杖

第二階段:早期恢復期(術後4-12週)

主要目標

  • 逐漸恢復完整關節活動度
  • 增強肌肉力量
  • 改善步態
  • 控制腫脹

復健內容

  • 閉鏈運動如迷你深蹲和腿部推蹬
  • 平衡訓練
  • 漸進式負重訓練
  • 靜態自行車訓練
  • 直線行走訓練

注意事項

  • 避免過度負重和扭轉動作
  • 監控關節腫脹反應
  • 維持正確的運動姿勢

第三階段:中期恢復(術後12周-6個月)

主要目標

  • 完全恢復關節活動度
  • 持續增強肌肉力量
  • 改善神經肌肉控制
  • 進階平衡訓練

復健內容

  • 開始輕度跑步訓練(如水中跑步)
  • 加強核心和髖部肌群訓練
  • 功能性運動模式練習
  • 進階平衡和本體感覺訓練
  • 增加阻力訓練強度

注意事項

  • 漸進式增加運動強度
  • 確保完成一個階段的目標後再進入下一階段
  • 持續監控膝關節反應

第四階段:晚期復健(術後6個月後)

主要目標

  • 恢復運動專項能力
  • 增強爆發力和敏捷性
  • 預防再次受傷
  • 建立運動自信心

復健內容

  • 運動專項訓練(如側向移動、急停等)
  • 漸進式增加跑步距離和強度
  • 跳躍訓練
  • 敏捷性和方向改變訓練
  • 漸進式回歸競技運動

注意事項

  • 適當休息和恢復
  • 根據個人反應調整訓練強度
  • 遵循回歸競技運動的評估標準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甚麼時候能做運動?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通常物理治療師會使用以下標準評估患者是否準備好回歸運動:

  1. 肌力達標:受傷側肌力達到健側的85-90%
  2. 關節活動度完全:與健側相同的活動範圍
  3. 功能測試合格:單腳跳、十字跳、側向跳等測試成績達標
  4. 無疼痛和腫脹:運動後無異常反應
  5. 心理準備:患者對膝關節功能有信心

治療日記- - 前十字韌帶重建復康個案分享

自己反而是Lesson Skipper的教授

(1)手術後恢復期​

曾認識一位教授,在完成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兩個星期開始他開始來進行復康訓練。他說希望6個月開始打返羽毛球。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恢復期進展還是不錯的,疤痕沒有明顯粘連,活動幅度也不錯。

(2)早期及中期復康運動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兩個月,因公務繁忙,一個月來治療可能最多只到兩次。

肌肉力量進展並不理想,而且行樓梯會有明顯痛楚。我們嘗試給予更多的家居訓練,讓他外出公幹時亦能維持足夠的運動量。

(3)預備重新投入運動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5個月,在我們多番提醒後,教授意識到他未必能夠打番佢至愛既羽毛球,開始認真投入復康訓練,每星期來診所兩次。

我們針對他欠缺的肌肉協調性,做一連串的動力鏈訓練、核心訓練,以及跳躍訓練,可見逐漸收效,他行樓梯再沒有出現疼痛的問題。

(4)提升技術及預防受傷

經過兩個月的特訓,進行各種針對羽毛球的各種動作訓練,包括前踏、縱向橫向跳躍、上下肢與核心的協調訓練等。

教授在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7個月,成功重拾打羽毛球的樂趣,他亦很高興能夠恢復至受傷前的水準。

常見問題

如果6個前十字韌帶ACL撕裂徵兆裏面出現其中3個,建議及早睇普通科醫生或直接搵骨科醫生檢查處理。

  • 膝蓋感到明顯不穩定的感覺
  • 受傷腳走路時不能受力
  • 膝蓋前面內側出現痛楚
  • 膝蓋受傷時出現“pop”的一聲
  • 受傷後膝蓋明顯腫脹
  • 膝蓋不能屈曲

前十字韌帶受傷後,膝蓋會出現明顯腫脹

  • 包紮消腫、適當的活動都對減輕不必要軟組織黏連有很大的幫助
  • 同時對加速復元有不錯的效果
  • 詳細參考急性運動受傷處理PEACE Method

前十字韌撕裂做手術與否除了考慮損傷的程度外,亦要兼顧患者是否有相對的功能性需要。

專業運動員及長時間接觸碰撞性運動的運動愛好者,相對需要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及長時間復康機會較大。

非接觸碰撞性運動的運動愛好者及一般人,即使前十字韌帶完全撕裂,也不一定需要做手術,物理治療復康一般能夠恢復七成以上功能。

研究指出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二次受傷的機會率可高達29%。

一般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復康,需要6-9個月去進行治療及訓練,讓身體能夠回復足夠的狀態,同時預防將來再受傷的機會。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