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運動專題 » 【跑步腳痛 】物理治療師教你三大方法,改善跑步耐力減少跑步腳痛不適
跑步越跑腳越痛,睇過醫生做物理治療,好不容易右腳差不多康復,左腳腳踭又開始出現痛楚。你可能會問如此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為何有機會令身體變得更差,甚至會加速關節退化。
跑步原本是一項提升身體機能促進健康大推的運動,心肺功能、肌肉耐力、胰鳥素及血壓控制等都是跑步能帶來的好處。但如果不懂得解讀身體發出的訊號,從而調節運動量,修正放鬆與鍛練肌肉的比例,髕骨炎、亞基里氏腱炎、膕繩肌拉傷就有機會接腫而來。
物理治療師同你分享跑步腳痛治療經驗,從過往實際案例子總結出三大方向,帶你避開跑步地雷區,跑出反覆受傷循環。
「非急性受傷的不適超過一半都是代償的產物」接下來整篇文章都是為了解釋以上句子,如何令不必要的代償最小化,就是邁向健康自由最重要的一步。
代償就是「一個部位透過扮演另一角色,來替代另一個功能失衡的部位」。簡單來說就好像你的同事放長假,你需要替代他所負責的職務,日子短其實沒有太大問題,但長時間身兼二職甚至更多身體就會吃不消出現問題。其中一個例子跑步時,臀部肌肉不大維持盤骨的穩定性,大腿外側用力去替代,長久以來的結果就是IT Band附近變得緊張僵硬。
改善方法就是,重新令身體各部分各施其職,重新連結不同部位的聯繫,建立有效率的運動模式。
關節上下對不齊出現旋轉扭動,會增速局部軟骨磨蝕速度,同時令不必要的局部組織繃緊(可想像最常例子為IT Band,最準確來說是股外側肌)。
解剖學出發最理想的力線,下圖將講解相對正確關節力線:
近核心肌肉如腰大肌、臀大肌不能有效傳遞力量連下肢,同一平面的肌肉便會作出代償,很多時影響大腿肌肉的運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代償例子:
一些合適的核心訓練配合臀部肌肉的激活,可有助加強肌肉的自主性,減低其他肌肉因代償而過勞的情況。神經動態穩定術(DNS)中的仰臥90-90、四肢跪撐,配合呼吸與合適阻力可有助加強關節間的聯繫,同時幫助關節趨向置中位置。
因個人生活、工作、運動習慣,肌肉與筋膜的使用存在個體差異,所以不是每個人鬆同一個肌肉筋膜都能得出同一樣的效果。筋膜的聚焦點多數會出現僵硬繃緊,但不一定出現痛楚,反而周邊位置或同一平面的其他位置會因筋膜不當滑移而出現問題,甚至導致疼痛不適。
鬆解相關聯繫的筋膜能為對象肌肉及關節,製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大大降低受傷勞損的機會。普遍foam roller、筋膜槍都是一些簡單直接的工具,能夠初步拆解繃緊的筋膜。真正重塑筋膜均衡的張力,需要從治療師的望診及觸診檢查分析,找出確實的張力來源,及後計劃治療方案包括手法治療、針灸等,配合運動矯正,還原筋膜最適的狀態。
以上文章希望能有效幫助你們減少因運動而出現的不適。本來不當運動模式所帶來的傷害不會在矯正後立即消失,用多長時間受的損害就要用相應的時間改善修復。重點是要持之以恆,改正力線、加強聯繫、重塑筋膜,慢慢問題會能夠逐漸解決。
如果一些過於複雜的問題不能解決的話,可以向你的物理治療師諮詢專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