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冇曾經試過一朝早瞓醒條頸「lock」住郁唔到,當你想轉一邊頸嘅時候劇痛就會閃過,這就是俗稱的「瞓捩頸」,又稱落枕。瞓捩頸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與工作,更是駕駛人士嘅惡夢。本文將由專業治療師的角度,帶你深入了解瞓捩頸的成因、徵狀、相關結構,並提供實用的自救方法及注意事項,助你快速擺脫頸痛,重拾正常生活。
長時間保持不自然的頸部姿勢,如枕頭過高、過低或睡在不平坦的表面,導致頸部肌肉或關節受壓。
白天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電腦,或工作壓力大,造成頸肩肌肉長期緊繃。
睡覺時頸部受冷風吹襲,導致肌肉血液循環不佳,誘發痙攣。
頸椎輕微錯位或關節僵硬,可能因睡姿不當而加劇。
如運動後未有充分放鬆、枕頭或床墊不合適等。
瞓捩頸的症狀通常集中於頸部,但也可能影響頭部、肩膊等部位,當中徵狀包括:
要了解瞓捩頸如何發生,以及如何能夠自救,我們首先需要認識頸部的關鍵結構:
當瞓捩頸出現,以下是一些治療師推薦的自救方法,幫助你舒緩疼痛,恢復活動能力:
溫敷療法
輕柔按摩
頸部活動
穴位按壓
為了加速瞓捩頸的康復,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治療瞓捩頸最重要是從檢查及評估中,找出造成肌肉痙攣及頸椎關節出現錯位的位置,如常見的頸椎二至三節(C2/C3),並且兩者同時處理才是治標亦治本的方法。 以下是瞓捩頸的物理治療方法:
以皮膚、筋膜肌肉、骨骼關節三個不同層次,由淺入深,以整體結構作重整及還原,適合處理多發性疼痛。
針灸亦有效放鬆緊繃肌肉、加速組織修復及改善循環。
以即時舒援痛楚及減退炎症的輔助治療,包括干擾波、超聲波、雷射治療等。
30歲的李先生因長期低頭工作,某天早上醒來發現頸部僵硬,轉頭時劇痛難耐,確診為瞓捩頸。他第一天嘗試溫敷和輕柔按摩,稍有舒緩但仍感不適,於是尋求物理治療師幫助。
第一次治療,治療師透過手法治療放鬆深層頸部肌肉和頸椎小關節,以及針灸治療徹底放鬆痙攣肌肉,並教他簡單頸椎活動動作,即日疼痛減輕50%。三天後第二次治療,手法針灸後,頸部活動度明顯改善,已能正常轉動頸部。
一週後第三次覆診,李先生已完全康復,無任何不適。這次治療師專注教導預防方法,包括選用合適枕頭(約10厘米高)、避免長時間低頭及每晚做3分鐘頸部活動伸展。
大多數瞓捩頸情況在2-3天內會自行緩解,尤其是透過溫敷、輕柔按摩和適當伸展等自救方法。若症狀持續超過3天或加重,建議諮詢物理治療師,以檢查是否涉及頸椎問題或其他潛在原因。
瞓捩頸通常建議使用溫敷(40-45°C,15-20分鐘),因為它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痙攣和僵硬。冰敷適用於急性受傷(如扭傷)伴隨腫脹的情況,而瞓捩頸多數是肌肉緊繃,首24小時內避免冰敷以免加重僵硬。
薈元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位於旺角,是一間致力揉合中西技術的診所,提供專業的中醫及物理治療服務,以自然方式找出身體治癒嘅最佳方案。如你有內科不適、痛症困擾,歡迎Whatsapp我們,查詢或預約參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