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移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最常見的眩暈疾病之一,主要由內耳耳石脫落,游離至半規管而引起。耳石移位會因頭部位置與重力方向的變化,如起床、轉換姿勢等,引起短暫天旋地轉般的眩暈。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耳石移位已成為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不少人因為這個問題而感到困擾,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耳石移位能夠嚴重影響生活資質,但它並不是不能根治的問題,本文將從中醫及物理治療角度分析耳石移位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耳石移位(又稱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指內耳的耳石從原本的耳石器(包括橢圓囊和球形囊)脫落,游離到半規管中,導致平衡系統出現混亂的狀況。這種情況會引起短暫性的眩暈,特別是在頭部位置改變時更為明顯。
耳石移位的成因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大類因素。
在外在因素方面,頭部創傷是一個常見的觸發原因,例如交通事故或運動損傷都可能導致耳石脫落。現代人常見的長期低頭使用電子產品、不當的睡眠姿勢等生活習慣,都可能造成頸椎問題,進而影響到內耳功能。另外,某些劇烈運動或者長期接觸振動(如長期騎重型機車),也可能增加耳石移位的風險。
在內在因素方面,隨著年齡增長,內耳組織自然退化是無法避免的。一些內耳疾病如前庭神經炎可能損害到耳石器官的功能。此外,內耳血液循環不良往往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都可能增加耳石移位的風險。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功能異常也可能影響到耳石的穩定性。
姿勢性眩暈是耳石移位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當患者在床上翻身時,會突然感到整個空間都在旋轉,這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不少患者反映,在抬頭或低頭時也會出現類似的眩暈感,這是因為頭部位置的改變導致移位的耳石在半規管內產生位移。除此之外,許多患者會發現在某個特定的側躺位置會特別不舒服,這往往就是耳石移位的患側。
這些眩暈症狀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每次發作大約持續30秒至1分鐘,清晨起床時症狀尤為明顯,這是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耳石可能已經沉積在某個特定位置,當起床時突然改變頭位就會引發眩暈。
部分患者還會伴有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甚至會出現短暫的視覺模糊或不穩定感。
物理治療有處理耳石移位的專科分型,在處理耳石移位問題上擁有成熟的臨床經驗和科學依據。我們的耳石移位物理治療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治療師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專業檢查,包括Dix-Hallpike測試和Supine Roll測試,準確判斷耳石移位的具體位置和類型。這個評估過程至關重要,因為不同類型的耳石移位需要採用不同的復位手法,先檢查再進行耳石復位能保證對症治療。
根據評估結果,物理治療師會選擇最適合的復位手法:
復位治療後,物理治療師會提供專業的前庭功能訓練,幫助患者:
很多耳石移位患者同時存在頸椎問題,物理治療師會:
中醫治療耳石移位問題不僅治療症狀,更注重調理全身氣血。
中醫師會根據不同耳石移位證型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
除此之外,中醫師還會利用針灸治療,如百會、風池、太陽穴等等,以改善耳石移位症狀。
薈元診所獨創的中西結合治療模式建立在深厚的臨床經驗基礎上,針對耳石移位這一複雜的症候,採取「標本兼治」的治療策略。
在急性期,我們會先通過物理治療的耳石復位手法,快速緩解患者的眩暈症狀。這種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讓患者擺脫眩暈的困擾。同時,我們會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通過內服中藥和針灸治療,調節患者的整體身體機能,改善內耳血液循環,從根本上預防耳石移位的復發。
這種結合治療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全方位地解決耳石移位問題。物理治療專注於解決耳石位置的機械性問題,而中醫治療則著眼於調節全身氣血,改善引起耳石移位的內在因素。通過這種優勢互補的治療方式,不僅能提高治癒率,還能顯著降低復發機率。特別是對於一些頑固性或反復發作的病例,這種結合治療方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為確保治療效果,我們制定了系統化的診療流程。患者首次就診時,會接受中醫和物理治療師診療。
物理治療師會進行專業的耳石移位評估,包括Dix-Hallpike測試和Supine Roll測試,準確判斷耳石移位的具體位置和類型。同時,中醫師會從內在出發,通過望聞問切,辨別患者的體質特點和證型。基於這些全面的評估結果,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
在治療階段,我們會根據評估結果選擇最適合的耳石復位手法,並配合中藥服用和針灸治療。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靈活調整治療策略,以達到最大治療效果。一般來說,大多數患者在2-3次治療後就能感受到明顯改善。進入鞏固期後,我們會著重進行前庭功能訓練,配合中藥調理,並提供詳細的生活方式指導,幫助患者預防復發。
背景
呢位媽媽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育兒,經常會有低頭同抬頭的動作。每次一轉個頭都會天旋地轉,又想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同工作。
媽媽曾經求診耳鼻喉科醫生,診斷得出是耳水唔平衡,但食左止暈止嘔藥都作用不大。
物理治療檢查
治療師首先會用耳石症專用檢查方法為媽媽檢查究竟有沒有耳石移位的問題。檢查結果顯示媽媽有兩條管道都有耳石移位的情況,相信係咁影響到頭暈。
中醫檢查
醫師為媽媽把脈檢查,媽媽體質濕比較重,痰濕上蒙清竅而引起天旋地轉頭暈的情況。此外,因為長期勞累,還有氣虛的問題。
中西合壁的治療
醫師為媽媽開左一些化痰通竅、健脾利濕熄風的藥物,例如半夏、白術、天麻等等,改善媽媽因為痰濕上蒙而引起的天旋地轉問題。
物理治療師為媽媽進行耳石復位,媽媽先躺在床上,治療師再慢慢把耳石退回到正確的位置。完成耳石復位後,治療師鬆解媽媽的環耳筋膜,以利耳石復位的效果更好。
治療效果
經過6次的治療,媽媽的耳水不平衡症狀已大大改善八成,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沒有頭暈,能正常工作和育兒,止暈止嘔藥都好耐無食喇。
耳石移位患者的飲食調護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和預後情況。我們建議患者遵循「清淡適中,營養均衡」的飲食原則。應當多攝入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這些食物有助於維持耳石的穩定性。適量補充維生素D也很重要,因為維生素D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可以通過適度曬太陽和食用蛋黃、菇類等食物來補充。
患者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濃茶、咖啡、酒類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影響前庭神經系統的功能,加重眩暈症狀。同時要控制鹽分的攝入,過量的鈉可能影響內耳液體的平衡。建議多食用一些具有改善微循環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銀耳、紅棗等。在飲食習慣上,最好能保持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以免影響內耳血液循環。
日常生活中,適當的穴位按摩能夠幫助預防和緩解耳石移位症狀。
風池穴是頭暈眩必用穴位,位於枕骨下緣,乳突後凹陷處。可以用拇指輕柔按揉,每次1-2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時如果感覺有酸脹感,說明按對了位置。
太陽穴位於眉梢外一橫指處,可以用食指輕輕畫圈按摩,能夠緩解眩暈症狀。
百會穴在頭頂正中央,可以用食指指腹輕輕按揉,有助於提神醒腦。
進行穴位按摩時要注意力度適中,以局部有溫熱感或酸脹感為宜,切忌過分用力。最好在空腹或飯後一小時進行,每個穴位按摩1-3分鐘即可。如果在按摩過程中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師。
穴位按摩可以舒緩耳石移位帶來的不適,但不能完全替代專業的醫療治療,如果出現嚴重的眩暈症狀,還是應該及時就醫。
耳石移位是一種常見的內耳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別注意一些事項,以避免症狀復發或惡化。
睡眠姿勢是最重要的注意事項之一。建議耳石移位患者盡量採用半坐臥式睡姿,將頭部墊高約30度角,避免完全平躺。同時,應避免突然改變睡姿或劇烈翻身。若已知是哪一側耳朵出現問題,則睡覺時盡量不要側睡在患側。
日常活動中要避免快速或突然的頭部動作。彎腰、抬頭等動作要緩慢進行,特別是在刷牙、洗臉時要特別小心。此外,應避免低頭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過久,因為這可能會加重症狀。
運動方面需要適度調整。暫時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需要快速轉動頭部的運動,如瑜伽中的某些體位法、跳舞或某些球類運動。建議進行溫和的散步或輕度伸展運動,待症狀改善後再逐漸恢復正常運動量。
【延伸閱讀】【耳鳴耳聾】原因、中醫針灸及中藥解決耳鳴方法
薈元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位於旺角,是一間致力揉合中西技術的診所,提供專業的中醫及物理治療服務,以自然方式找出身體治癒嘅最佳方案。如你有內科不適、痛症困擾,歡迎Whatsapp我們,查詢或預約參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