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主要是指中耳腔發生感染或發炎的現象。當細菌或病毒經由耳咽管上行感染,或因感冒、過敏等原因導致耳咽管功能失調,就容易引發中耳炎。

中醫透過中藥和針灸能治療與中耳炎有關的症狀,如耳塞、耳脹、耳鳴等等,並增強免疫力,防止中耳炎反覆發作。

甚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腔發生感染或發炎的疾病。中耳位於鼓膜之後,經由耳咽管與鼻咽部相通。當病毒或細菌經由耳咽管上行感染,或是因為過敏、感冒等原因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就容易引發中耳炎。

中耳炎的分型

急性中耳炎

突發性的耳部疼痛、發燒、聽力下降等症狀,通常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

慢性中耳炎

長期反復發作的中耳炎,可能伴有耳漏、聽力減退等症狀。

滲出性中耳炎

中耳腔內積存液體,但無明顯感染症狀,常見於兒童。

中耳炎的常見症狀

  • 耳痛(特別是吞嚥或打噴嚏時)
  • 發燒
  • 聽力減退
  • 耳內悶脹感
  • 耳鳴
  • 頭暈
  • 耳漏(鼓膜穿孔時)
  • 食慾不振(特別是兒童)

中耳炎中醫治療

1. 辨證論治

根據患者具體症狀,區分為風熱犯耳、濕熱蘊結、肝火上擾等證型,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案。

中醫辨證分型:

  1. 風熱犯耳
  • 症狀:耳痛劇烈、發熱、口渴
  • 常見於急性發作期
  1. 濕熱蘊結
  • 症狀:耳內悶脹、耳漏、聽力減退
  • 多見於慢性或反覆發作
  1. 肝火上擾
  • 症狀:耳鳴、頭暈、易怒
  • 常與情緒、壓力相關

2. 中藥治療

常用方劑包括:
– 清熱解毒類:銀翹散、普濟消毒飲
– 疏風清熱類:柴胡清肝湯、龍膽瀉肝湯
– 化濕通竅類:溫膽湯、苓桂朮甘湯

3. 針灸治療

選用耳門、聽宮、翳風等穴位,配合體針治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

中耳炎日常注意

日常調護建議:

  • 避免耳部進水
  • 保持耳道清潔乾燥
  • 增強免疫力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治療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 平衡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需要注意,中耳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一些並發症,如:

  • 聽力永久性損傷
  • 面神經麻痺
  • 乳突炎
  • 腦膜炎

常見問題

部分輕微的急性中耳炎可能會自行痊癒,但不建議等待自然康復:

  • 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 容易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 可能造成聽力永久受損
  • 嚴重者可能引發腦膜炎等併發症

主要原因包括:

  • 免疫力低下
  • 過敏體質
  • 鼻炎未徹底治療
  • 耳咽管功能異常
  • 生活作息不規律
  • 飲食不當

中醫調理能增強免疫力,防止中耳炎反覆發作。

主要原因包括:

  • 耳咽管較短且水平
  • 免疫系統發育未完全
  • 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 腺樣體肥大問題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