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咽管功能失調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主要影響連接中耳和咽部的耳咽管。這個狹窄的管道負責調節中耳腔內的氣壓,維持聽覺系統的正常運作。當耳咽管無法正常開啟和關閉時,就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如耳塞耳脹、聽力下降等等。
造成耳咽管功能失調的原因十分多樣。現代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都可能是致病的重要誘因。
輕微症狀:
中度症狀:
重度症狀:
【延伸閱讀】耳石移位知多少:成因、症狀與耳石復位治療
耳咽管功能失調的診斷需要綜合運用多種醫學檢查方法。
在中醫角度,耳咽管功能失調分為風寒型、濕熱型、肝火型和脾腎虛弱型。
風寒襲耳型
風寒之邪侵襲人體,導致耳竅氣血運行不暢,常見於季節交替或受寒後。
患者多表現為耳內悶脹感突然出現,伴有聽力下降和耳鳴,常見畏寒怕冷、鼻塞流清涕等症狀。
常用藥物包括辛夷、白芷、羌活、防風等等。
濕熱蘊結型
濕熱之邪蘊結耳竅,阻滯氣機,多因感受外邪或飲食不當引起。
臨床上患者耳內脹痛明顯,悶塞感持續,聽力減退,可能有黏稠分泌物。伴見口乾口苦,煩躁易怒等全身症狀。
常用黃芩、黃連、黃柏、車前子等清熱利濕藥,配合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等清熱解毒藥。
肝火上擾型
肝火上擾,擾動清竅,多因情緒波動、勞累過度等引起。
表現為耳鳴如蟬鳴,耳內脹痛,頭痛眩暈,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等。
常用藥物有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龍膽草、黃芩、梔子清泄肝火。
脾腎虛弱型
脾腎虧虛,精氣不足,上不榮耳,多見於中老年人或久病體虛者。
患者耳鳴聲低如蟬鳴,時輕時重,聽力減退緩慢加重,常伴頭暈耳脹,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蒼白等。
常用藥物包括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等滋補脾腎之品。
【延伸閱讀】為甚麼耳鳴難以治癒?拆解耳鳴解決方法的細節
耳咽管功能失調還可透過針灸治療,針灸治療常選用耳門、聽宮、翳風、風池等穴位為主,根據不同辨證配合相應穴位,以促疏風通耳竅。
此外,針對複雜的耳咽管功能失調患者還可用物理治療的手法治療處理,鬆解頭面耳部筋膜,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耳咽管功能失調問題。
【延伸閱讀】【耳鳴耳聾】原因、中醫針灸及中藥解決耳鳴方法
背景
陳先生,平日工作壓力大,思慮較多,因為左耳悶脹、聽力減退3個月就診西醫,診斷為耳咽管功能失調。陳先生指出3個月前受涼後出現左耳悶脹感、聽力下降,伴有間歇性耳鳴如蟬鳴,時輕時重。近1週因工作壓力大,症狀明顯加重,並出現頭暈、頸項僵硬不適,晚上也睡不好。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為陳先生檢查,發現陳先生的肩頸異常緊張,使耳咽管附近的肌肉和筋膜受到影響而有耳塞感覺。因此,物理治療師利用針灸、手法治療為陳先生放鬆肌肉及筋膜,以改善耳咽管周圍血液循環。
中醫治療
陳先生同時求診中醫,醫師判斷陳先生的體質為肝火上炎夾濕,處方了清肝瀉火的中藥以調節情緒、通耳竅,以改善耳咽管功能。
治療效果
經過三週的綜合治療,陳先生的耳塞感覺減輕90%,僅偶有輕微耳脹。醫師叮囑陳先生日後要減少捱夜,注意日常飲食,以預防耳咽管功能失調復發。
【延伸閱讀】耳鳴綜合治療,中醫及物理治療聯手改善耳鳴
飲食調理
自我按摩技巧
薈元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位於旺角,是一間致力揉合中西技術的診所,提供專業的中醫及物理治療服務,以自然方式找出身體治癒嘅最佳方案。如你有內科不適、痛症困擾,歡迎Whatsapp我們,查詢或預約參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