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耳膜穿孔

耳朵突然疼痛、流出液體有機會是耳膜穿孔?耳膜是人體聽覺系統中的重要屏障,一但發生耳膜穿孔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更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本文將從現代醫學和中醫角度,探討這個常見耳科疾病的診治方法。

耳膜穿孔原因

  1. 外傷性損傷:耳膜穿孔的成因多樣,最常見的是外傷性損傷。許多人在清潔耳道時使用棉花棒過度用力或插入過深,直接造成耳膜損傷。此外,運動或意外造成的頭部創傷、爆炸或極大聲響引起的氣壓傷害,以及兒童不慎將小物件塞入耳道等,都可能導致耳膜穿孔。
  2. 感染性損傷:急性中耳炎引起的細菌感染可導致耳膜發炎、化膿,最終造成穿孔;而慢性中耳炎的反覆發作則會使耳膜組織逐漸脆弱。外耳道的細菌或真菌感染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同樣可能引發耳膜穿孔的併發症。
  3. 壓力改變:特定環境的壓力改變也有機會造成耳膜穿孔。例如飛行時的快速升降、潛水活動中的壓力失衡,甚至是用力打噴嚏或不當擤鼻涕,都可能因壓力驟變而造成耳膜破損。
  4. 噪音損傷:長期處於高分貝噪音環境也有機會造成耳膜穿孔。如飛機引擎聲(140分貝)、地盤(100分貝)、音樂會(110分貝)
perforation

耳膜穿孔中醫角度

根據《黃帝內經》所載”腎開竅於耳”的理論,中醫認為耳膜穿孔與多個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1. 腎精虧虛: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容易導致腎精耗損,使耳膜更容易受損,腎虛常見症狀有耳鳴、頭暈、腰膝酸軟等。
  2. 肺氣虛弱:肺主皮毛,當肺氣虛弱時,人體的外衛功能就會減弱,免疫力下降。這類患者往往體質虛弱、容易感冒,更易受到外邪侵襲。風熱之邪一旦通過皮毛入侵,便可上犯清竅,損傷耳膜。這種情況在感冒後期或季節交替時較為常見。
  3. 脾胃功能失常:現代人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形成痰濕。痰濕內生後上擾清竅,阻塞耳絡,有機會影響耳膜的修復。

耳膜穿孔症狀

耳膜穿孔的患者通常會出現一系列耳部不適症狀。

  1. 耳部不適:耳內悶脹感、刺痛或灼熱感,有些患者還會感到耳道發癢,尤其在受壓時疼痛會明顯加重。
  2. 聽力改變:患者常常感覺聲音聽起來悶悶的,特別是某些頻率的聲音難以分辨,空間感知能力也會減弱。
  3. 耳鳴:部分病人會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的耳鳴,程度輕重不一,且往往在情緒緊張時加重。
  4. 耳道分泌物:耳道會流出分泌物,從清透到黃濁不等,有時還會帶有血絲或異味。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往往與穿孔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有關。

耳膜穿孔西醫治療

現代醫學治療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

  1. 小型穿孔或初期耳膜穿孔:通常先採用保守治療。這包括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消炎滴耳液,必要時配合類固醇滴耳液。如果存在感染指征,醫生可能會開具口服抗生素和抗炎藥物。在治療期間,保持耳道乾燥、避免進水和定期復查極為重要。
  2. 穿孔較大或長期不愈合的患者: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鼓膜修補術是最常見的手術方式,可使用自體或人工材料進行修補,手術成功率較高。如果患者同時存在聽骨鏈損傷,則可能需要進行聽骨鏈重建手術,這類手術需要在醫院進行。
 

耳膜穿孔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患者體質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

  1. 腎精虧虛型:常見症狀包括耳鳴如蟬、眩暈、腰膝酸軟等,主要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配合菖蒲、石菖蒲等藥材,著重補腎填精。
  2. 肺氣虛弱型:患者多表現為易感冒、自汗、氣短乏力,治療上以玉屏風散為主,配合黃芪、白朮等補氣藥物。
  3. 風熱侵襲型:患者常有耳部發熱、疼痛明顯等症狀,應使用銀翹散加減,配合菊花、夏枯草等清熱藥物。
  4. 痰濕阻滯型:常見耳內悶脹、頭重如裹、口粘苔膩等症狀,治療以二陳湯加減為主,配合化痰利濕藥物。

除了中藥治療,一般會結合針灸治療加強療效。通過針灸刺激耳周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耳膜修復。

耳膜穿孔治療案例分享

慢性中耳炎導致的耳膜穿孔

個案簡介

背景

張小姐,37歲文職工作,從小易感冒,去年因感冒後出現中耳炎,服用抗生素後症狀有所緩解,但半年來反覆發作,更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耳鼻喉科就診發現右耳鼓膜穿孔。西醫建議保守治療,因此患者前來求診中醫,希望加快耳膜修復。

針灸、中藥改善耳膜穿孔

中醫治療

張小姐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針灸及中藥治療。醫師為張小姐診斷,張小姐常常疲累、又作息不定時,體質較差,因此中耳炎反覆不癒。醫師為張小姐給予健脾化濕的中藥,同時一周進行兩次針灸治療,以全面促進耳膜修復。

治療效果

經過三周針藥治療,張小姐的耳鳴、聽力慢慢恢復,慢性中耳炎亦得到改善,再前往西醫求診檢查示耳膜已癒合,現只剩晚上輕微耳鳴。醫師叮囑張小姐日後要減少肥甘食物,注意日常作息,以預防耳膜穿孔復發。

耳膜穿孔預防與保健

預防勝於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耳部護理。首先是保持正確的耳道清潔習慣,避免使用棉花棒。游泳或洗澡時應做好防護,使用防水耳塞,避免水進入耳道。

在生活作息方面,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維護耳部健康至關重要。應避免過度疲勞,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同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飲食調養同樣不容忽視。建議多食用一些補益之品,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如豆類製品、瘦肉魚類;同時要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魏芷晴 註冊中醫師

內科主治醫師

魏醫師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坐診公立醫院及私營機構多年,熟悉臨床常見各位內科及耳鼻喉疾患如耳鳴、耳聾、突發性失聰等等治療。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