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膝頭痛解決方法|膝蓋勞損、軟骨退化成因與物理治療全攻略

隨著年齡增長,你有發現你的膝蓋開始「抗議」嗎?上下樓梯膝頭痠軟無力、久坐起身時膝頭哥卡卡作響,甚至晚上膝蓋隱隱作痛影響睡眠……這些症狀真的只是「年紀大了」嗎?事實上,膝蓋痛背後可能隱藏著關節炎、肌腱發炎、或姿勢性問題,放任不管恐加速關節退化!

別讓膝蓋痛綁架你的生活!本文將解析常見膝痛原因,並揭密如何透過物理治療、運動強化及日常保養,有效解決膝頭痛、恢復活動力。無論你是長期久坐的上班族,還是運動愛好者,都能找到適合的膝頭痛解決方法!

為何會出現膝頭痛?

不少人誤以為膝頭痛只是老年人才會出現的退化性問題,但事實上,膝頭痛在不同年齡層都十分常見。尤其是久坐的上班族、喜愛跑步或深蹲訓練的健身者,若忽視正確的姿勢與訓練節奏,往往提早出現關節痛楚。膝關節屬於承重關節,每天行走、站立、彎曲等動作皆靠膝蓋支撐,稍有結構問題或肌力失衡,便可能導致痛症。

不可控因素

年齡增長:40歲後膝頭關節軟骨自然退化,潤滑液減少 女性荷爾蒙變化: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加速膝蓋軟骨流失 遺傳體質:家族有關節炎病史者風險高2-3倍

生活型態危險群

久坐不動族:大腿肌力不足,膝關節負荷增加30% 運動過量族:每週跑步超過40公里,膝頭軟骨磨損速度加倍 高跟鞋愛好者:鞋跟超過5cm,膝蓋壓力增26% 錯誤運動姿勢: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傷害半月板

不良的步姿與站姿

不對稱性的姿勢:因扁平足、盤骨旋轉、或者是生活的慣性,歪斜的姿勢導致其中一側膝蓋不自然扭動,並承受更大壓力。 肌肉緊張:如肌肉缺乏柔韌度,下肢避震及緩衝空間不足,會令膝蓋在走路時承受更大衝擊力。

健康警號

體重超標:BMI每增加1,膝蓋負重多4公斤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良會加速膝關節退化 骨質疏鬆:骨骼強度不足影響整體支撐力

職業傷害

需久跪/蹲工作者:裝潢師傅、清潔人員風險高 長期負重者:搬運工、護理人員膝蓋早衰10年 辦公室久坐族:髖屈肌緊繃導致膝蓋代償疼痛

風濕痛, rheumatic pain

膝頭痛的常見症狀

膝頭痛的表現可因成因而異,常見包括:

  • 膝關節活動時出現「咯咯聲」、響聲
  • 膝蓋壓痛、按壓紅腫
  • 膝關節僵硬,早晨起床或久坐後難以彎曲
  • 夜間痛影響睡眠,走路困難
  • 行走時突然腳軟、關節鎖住,甚至跌倒

會導致膝頭痛的疾病

一、退化性疾病

  1.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 最常見原因,多見於中老年人,因軟骨磨損導致關節疼痛、僵硬,活動時加重,休息緩解。

    • 風險因素:年齡、肥胖、遺傳、關節過度使用。

  2. 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

    • 髕骨軟骨退化,常見於年輕人或運動愛好者,表現為上下樓梯、久坐後膝蓋前方疼痛(「電影院徵」)。

二、炎症性疾病

  1.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 自體免疫疾病,對稱性關節腫痛、晨僵,可能伴隨全身症狀(如疲勞、發熱)。

  2. 痛風性關節炎(Gout)

    • 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尤其大腳趾,但膝蓋也可受累),突發劇烈紅腫熱痛,常與高嘌呤飲食相關。

  3. 假性痛風(Pseudogout)

    • 焦磷酸鈣結晶沉積,症狀類似痛風,但多累及膝關節或腕關節。

三、機械性/結構問題

  1. 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Runner’s Knee)

    • 髕骨軌跡異常(如髕骨外移),常見於跑步、跳躍過多者,表現為膝蓋前側鈍痛。

  2. 半月板退化或撕裂 (Meniscal Degeneration/ Tear)

    • 即使無外傷,半月板可能因長期磨損(如蹲姿、扭轉動作)而撕裂,表現為關節卡頓、腫脹。

  3. 滑膜皺襞綜合症(Plica Syndrome)

    • 膝關節滑膜皺襞發炎,久坐或爬樓梯時疼痛明顯。

四、肌腱與韌帶問題

  1. 髕腱炎(Jumper’s Knee)

    • 髕骨下方肌腱過度使用(如籃球、排球運動),表現為跳躍時疼痛。

  2. 鵝足肌腱炎(Pes Anserine Bursitis)

    • 膝關節內側肌腱滑囊發炎,常見於長跑者或肥胖者,疼痛位於膝蓋內側。

【膝頭痛解決方法一】物理治療師的專業介入

膝關節根據生物力學是單一平面的關節,不同於肩同髖關節,它只能屈伸,任何其他方向的扭力很容易對其造成傷害。 急性疼痛處理方法是先減低膝頭炎症及痛楚,放鬆相關軟組織; 在穩定的情況或慢性疼痛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回復膝關節應有的機能,透過矯正運動一是減低膝關節的扭動,二是將壓力平均分擔於三個主要關節,三是平衡同一平面的肌肉運用。 以下是一些膝頭痛的物理治療治療方法:

  • 針灸治療:刺激軟組織(包括韌帶、肌腱)的修復能力,同時能夠消腫止痛。
  • 結構治療:細膩手法調整筋膜骨骼,大幅減輕痛楚,增加關節可動性。
  • 精準電療:針對性超聲波/鐳射治療,加速傷患癒合。

膝頭痛的物理治療矯正運動

步姿矯正

先進行步姿檢查及評估,找出腳掌、腳腕、膝蓋及盤骨的活動協調,針對性改善下肢步行時的不當姿勢,減少膝蓋勞損的機會。

提升靈活性

因痛楚及肌肉僵硬而限制膝蓋的活動能力,透過手法及針灸恢復關節正常可動幅度,配合動態伸展增加活動能力。

加強肌肉力量

肌肉會因痛楚而減少活動或因受傷發炎而力量下降,針對性的鍛練能提升肌肉效能,加強在上下樓梯時對膝關節的保護。

本體感覺察知

透過矯正不良的姿勢和動作,以及提升身體感覺察知的能力,令膝蓋可在正常力學運動下活動,減少受傷或重覆性勞損的機會。

【膝頭痛解決方法二】中醫調理與針灸治療

從中醫角度看,膝痛與肝腎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有關,治療上會根據「虛實寒熱」作出辨證:

🔹 常見診斷:

  • 風寒濕痹:疼痛偏重,遇冷加劇

  • 氣血兩虛:隱隱作痛,伴乏力、氣短

  • 腎虛骨痿:步履無力、夜間痛加重

🔹 中醫治療手段:

  • 針灸:選取委中、陽陵泉、血海、阿是穴等,活血止痛、疏通經絡

  • 中藥調理:根據體質開立補腎壯骨、活血通絡、祛風除濕方劑

  • 拔罐、艾灸、推拿:改善氣血流通,減少積聚與僵硬

治療日記- - 個案分享

舊患越積越多,膝頭好番腳踭又開始痛

(1)背景

胡先生係退休人士,有跑步嘅習慣,一星期大概五到六日左右,亦同時有參加長跑課。
佢黎睇我係腰嘅問題,跑多過15分鐘就會越痛越犀利,由右腰痛到屁股位置。
了解多少少佢嘅病史,原來佢一開始係右膝痛,後來好番開始左腳踭痛,但左腳一直都未能完全康復。近兩三個月左膝有不順嘅感覺,直到呢個星期腰嘅問題就越黎越嚴重。

(2)首次檢查及治療

幫胡先生做檢查,兩側豎直肌非常緊張,右側出現輕微肌肉萎縮,直腳提腿測試坐骨神經並沒有問題。盤骨出現不對稱,右旋幅度大幅下降。
治療方面,用筋膜刀鬆解兩側豎直肌,肌肉能量療法矯正盤骨。痛楚消失一半,也能夠彎腰。最後教了胡先生一些抱膝及扭腰動作,按摩球碌鬆背肌,俾佢番屋企自己能夠繼續放鬆。

(3)深層檢查及調整

第二次物理治療嘅時候,胡先生表示有進步,無痛得咁犀利,但係每次跑步後都會感覺到背肌又開始緊張,要每次鬆一段時間才好些。
佢呢一次無咁痛,可以進行跑姿分析,問題有三個,第一佢會越跑越左,第二佢重心大部分時間在左腳,第三右腳的步距明顯比左邊少。
治療方面,為左令胡先生跑步能重回中線,右腳腕關節,兩側小腿及大腿肌肉用針灸拆解,盤骨做正骨復位,這次再上跑步機整個人沒有再偏那麼多向左,左右腳受力更為平均。

(4)穩定後的矯正與復康運動

事實上,他的問題在於右膝以前康復時間長,身體出現代償現象,為保護右腳,潛意識改變步姿增加了左腳的負擔,即使右腳康復後仍沒有改回來。
矯正運動包括:右腳足弓訓練、推髖訓練、盤骨活動幅度訓練、核心肌肉鍛練。訓練計劃持續了兩個月,終於能把不良的跑步姿勢改正回來。
胡先生其後的跑課,即使跑十多公里,腰背膝頭都沒有痛楚,唯獨左腳腳踭仍在跑後有少許不適。
 

【膝頭痛自我舒緩】步姿矯正+肌力訓練

居家亦可進行以下方式輔助改善膝痛:

步姿與站姿調整
檢查自己是否出現「X型腿」、「O型腿」、盤骨歪斜、重心偏向一側等現象,必要時配合矯型鞋墊或運動輔助器。

肌力與柔軟度訓練

  • 股四頭肌:坐姿抬腿

  • 臀肌:橋式運動、側抬腿

  • 拉筋:大腿後側、小腿三頭肌、髂腰肌等每日伸展

避免高風險姿勢

  • 避免蹲得太低、膝蓋超過腳尖

  • 減少長時間跪坐或盤腿

【何時要求醫?】出現這些情況應盡快就診

如果膝蓋痛出現以下狀況,應儘快求醫:

  • 痛楚持續超過兩週以上,未見好轉

  • 活動困難、無法蹲下或站起

  • 膝蓋明顯腫脹、變形、熱感

  • 突然腳軟、無力或失去平衡感

常見問題 Q&A

目前未有足夠研究證明存在軟骨再生的方法,醫學界仍持續研究軟骨再生的潛力與空間。研究實證指出現時最有效方法是預防勝於治療

軟骨磨損後,能透過非手術及手術方式治療。非手術方式包括肌肉強化訓練、消炎止痛藥、玻尿酸、自體幹細胞注射、生長因子注射等。手術方式包括關節鏡手術、自體軟骨移值手術、關節置換手術等。

一般情況下考慮手術包括以下因素:

  • 痛楚是否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包括走路、工作等
  • 關節活動度大幅受限
  • 肌肉力量減少,變得容易跌倒
  • 關節嚴重變形
  • 惡化速度正在加快

事實上考慮手術不限於以上因素,還需要考慮個人整體健康狀態、手術風險、復康治療的時間、財政因素等。建議做手術前應與骨科醫生了解一切風險,諮詢專業意見。

膝關節退化適合的運動會因應嚴重程度劃分:

  • 輕微 (只是偶而疼痛,不影響行動):建議多做肌肉強化訓練如半深蹲,沙包訓練;心肺訓練可以繼續,如跑步、單車等
  • 中度 (疼痛時常出現,會影響行動):建議多做肌肉強化訓練如半深蹲,沙包訓練;心肺訓練須減少具衝擊力運動,如跑步,可以繼續單車及游泳
  • 嚴重 (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及行動):簡單肌肉強化訓練建議淺蹲、較輕的沙包訓練;進行簡單的心肺訓練,如坐地單車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