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膝前疼痛是跳躍膝嗎?物理治療教你三招舒緩膝前痛

每次運動過後,如果你出現膝前疼痛,特別是打波跑跳過後,或是做gym操腳時候,髕骨肌腱炎(跳躍膝)可能是你問題的所在。每星期重覆性的壓力勞損,會刺激膝蓋下肌腱發生炎症,有機會誘發纖維化,令肌腱變得缺乏柔韌性更容易受到傷害。當跳躍膝問題一拖再拖,有機會會為膝蓋帶來永久性的損傷,演變成持續性的慢性疼痛,不論運動與否疼痛仍會影響生活。

處理跳躍膝問題關鍵在於運動量與休息的平衝、肌肉張力分佈、動作姿勢質量等,物理治療師將同你分享處理跳躍膝的機制。

為什麼會跳躍膝會出現?

跳躍膝之所以引起膝前疼痛,是因為在運動時髕骨肌腱受的負荷超出了它能承受的上限,而這個問題是重覆性累積所導致的。

髕骨肌腱超出負荷不代表一定是運動強度過高,其中更為常見是壓力不能平均分布在下肢的三個避震系統,四頭肌、小腿後肌群、深層足底肌肉。事實上只要同時令這三個系統避震功能效能提升,跳躍膝的問題就能大大舒緩,其後亦會提到調整的方法。

jumpers knee03

造成跳躍膝的原因

重複性壓力

涉及重複跳躍、跑步或深蹲的活動可能對髕骨肌腱施加過度壓力,導致微撕裂和炎症。

肌肉不平衡

膝部周圍肌肉的虛弱或緊繃,特別是股四頭肌和腿筋,可能影響髕骨肌腱的對齊和功能。

不當技術

不良的跳躍或著陸技巧可能增加膝部和髕骨肌腱的壓力,促進肌腱炎的發展。

訓練錯誤

突然增加訓練強度或量(如過快提升鍛鍊強度)可能會使髕骨肌腱超負荷。

鞋子和地面

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在硬地面上訓練可能會增加運動過程中膝部的衝擊。

如何知道是否跳躍膝?問題症狀一覽

跳躍膝症狀包括:

  • 膝前正中位置疼痛,特別是髕骨肌腱位置及髕骨下受力點
  • 跳躍、走動是會因受力而疼痛
  • 出現範圍較小的腫脹
  • 膝下出現一個明顯範圍較小的壓痛點

如何分辨跳躍膝與其他膝蓋有關的問題,以下是跳躍膝一般不會出現的症狀:

  • 大範圍的明顯腫脹
  • 膝蓋出現不穩,腳無力的情況
  • 膝關節鎖住,不能屈曲
  • 膝關節活動時出現咔咔的聲音
  • 膝關節出現變形

急性跳躍膝的處理方法

在跳躍膝出現的首三天,炎症及疼痛並非嚴重,我們一般建議PEACE原則的處理方法,以促進復原。

  • P:Protect 保護受傷部位,避免二次傷害
  • E:Elevation 抬高受傷部位至高於心臟的水平,目的是減少組織液累積,以達到消腫的目的
  • A: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如非必要,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有助受傷部位後續恢復
  • C:Compression 利用繃帶、壓力襪等給予腳踝外在壓力,避免關節腫脹加重。
  • E:Education 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提供正確的知識,加快恢復活動的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但當炎症及疼痛非常嚴重時,冰敷、消炎止痛藥及休息就會是第一線的處理方案。

慢性跳躍膝的處理方法

運動量與休息的平衡

  • 漸進式增加運動量:如果運動時出現疼痛,建議先降低一半強度,待身體適應接受才逐漸增加運動量,避免因過大負荷而導致的疲勞和受傷。
  • 適當的休息時間:當跳躍膝疼痛持續時建議確保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至少每隔一天進行一次高強度訓練,以便身體有足夠時間恢復。
  • 暖身和冷卻:暖身時可以進行動態拉筋,增加激活肌肉活動與血液循環;在運動結束後,進行靜態拉伸和冷卻可以幫助減輕肌肉疲勞和預防受傷。

肌肉張力的分佈

下肢的三個避震系統是影響肌腱關節壓力的關鍵,當中包括四頭肌、小腿後肌群、深層足底肌肉。只要小腿及足底肌肉缺乏彈性,壓力便會集中在大腿肌腱及膝關節內,所以除了放鬆四頭肌,鬆解另外兩組肌肉對減輕跳躍膝的疼痛有很大的幫助。

運動滾輪、筋膜球、筋膜刀都是放鬆下肢肌肉相當有效的工具,除此之外,拉筋伸展亦能夠幫助減少疼痛及增加肌肉彈性。

動作姿勢質量

從人體力學的觀點,身體的重心會影響不同肌肉與關節的受力狀態。比如深蹲時,髖關節的屈曲更多,更能夠將力量分散於臀大肌及膕繩肌等大肌肉,有助減少重量只集中於四頭肌及其髕骨肌腱。

另外跳躍及著地時,小腿及臀部肌肉越主動參與,同樣能夠避免衝擊力只集中在膝蓋附近,將肌肉受傷的風險最小化。

跳躍膝的物理治療

舒緩治療

  • 針灸治療:刺激軟組織(包括韌帶、肌腱)的修復能力,同時能夠消腫止痛。
  • 結構治療:細膩手法調整筋膜骨骼,大幅減輕痛楚,增加關節可動性。
  • 電療修復:針對性超聲波/鐳射治療,加速軟組織復原能力。

運動矯正預防傷害

提升靈活性

因痛楚及肌肉僵硬而限制膝蓋的活動能力,透過手法及針灸恢復關節正常可動幅度,配合動態伸展增加活動能力。

加強肌肉力量

肌肉會因痛楚而減少活動或因受傷發炎而力量下降,針對性的鍛練能提升肌肉效能,進一步降低受傷風險。

本體感覺察知

透過矯正不良的姿勢和動作,以及提升身體感覺察知的能力,改善動作質量,減少受傷或重覆性勞損的機會。

敏捷度及反應訓練

為運動愛好者而設,可以透過變速、轉向及跳躍訓練,重塑身體條件反應,以回復原來運動能力。

治療日記- - 個案分享

運動訓練過量的傷膝青少年

(1) 治療前

主角是一個十幾歲嘅中學生,佢好早就開始接觸健身運動,一星期佢有四日健身,除此之外學校校隊有兩日分別是短跑及籃球的訓練。

左右兩邊的髕骨韌帶都有發熱脹的現象,基本上在不活動的情況下已經有持續的痛楚,落樓梯特別困難。運動時或許因為腎上腺素的關係,痛楚不是十分明顯,但在完成運動後痛楚便會加劇。

(2)治療情況

第一次診症時,我幫佢局部針灸一些肌腱韌帶,以及一些肌肉放鬆手法,可見即時效果但後來得知不能持續。第二次診症股骨外側與股外側肌出現了筋膜沾連嘅情況,先做了筋膜嘅釋放,然後再手法針灸,除咗痛楚就明顯減少,亦開始能夠上落樓梯都沒有太多痛楚。

在第三次治療時,我哋開治本體感覺察知及反應的訓練,特別是四頭肌、小腿後肌及臀大肌的協調訓練,運動後的痛楚程度及時間亦開始減少。其後亦同佢重新製定運動的時間表,避免健身訓練的內容過份訓練下肢的肌肉。

常見問題

髕骨肌腱炎(跳躍者膝)在運動員和活躍個體中較為常見,當膝部出現疼痛和不適時,是否可以繼續運動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症狀的嚴重性、運動的類型和個體的康復進度。以下是一些考量因素:

1. 症狀的嚴重性

  • 輕度症狀:如果疼痛輕微且不影響日常活動或運動能力,可能可以繼續進行低強度的運動,比如游泳或騎自行車,這些運動對膝部的壓力較小。
  • 中度到重度症狀:如果疼痛明顯,特別是在跳躍、跑步或爬樓梯時加劇,建議暫停高強度運動,避免進一步加重損傷。

2. 運動類型

  • 避免高衝擊運動:如籃球、排球或其他需要大量跳躍的運動,應暫時停止,因為這些運動會加重膝部的壓力。
  • 選擇低衝擊運動:可以考慮進行低衝擊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瑜伽或使用橢圓機,這些運動可以保持活動量,同時減少對膝部的負擔。

 

3. 專業建議

  • 醫療評估:建議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如物理治療師或運動醫學醫生,以獲得個性化的建議。他們可以幫助評估受傷情況,並提供適合的運動建議和康復計劃。

 

4. 康復訓練

  • 進行康復運動:如果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您可以進行一些特定的康復運動,以增強膝部周圍的肌肉,提高穩定性並促進恢復。
  • 注意疼痛指標:在進行任何運動時,應密切注意身體的反應,若感到疼痛加劇,應立即停止運動。

 

5. 休息與恢復

  • 適度休息:在訓練計劃中加入適度的休息時間,以促進膝部的恢復。過度使用受傷的膝部可能會延遲康復進程。

當髕肌腱腱炎到了穩定慢性的階段,在重拾原來運動習慣前,建議整體強化下肢肌肉,避免壓力只集中於四頭肌、其肌腱及膝關節。

  • 臀大肌訓練:提高髖關節在三關節伸展(Triple Extension)的佔力比重,減少四頭肌的負荷。
  • 四頭肌離心收縮訓練:強化四頭肌之餘,有效降低肌肉緊張度,避免髕骨筋腱負荷過大。
  • 小腿肌肉訓練:提高腳腕關節在三關節伸展(Triple Extension)的佔力比重,減少四頭肌的負荷。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