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拗柴怎麼辦?急性消腫處理、5階段物理治療加速復原

你可能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在運動或日常活動中不小心扭到腳(拗柴),當下雖然十分疼痛,但心想「反正只是普通扭傷,休息幾天就會好了吧?」這個想法可能讓你需要付出更長時間治療腳踝。最常見的腳踝扭傷是外側踝關節扭傷,其次是內側踝關節扭傷和高踝扭傷。不同腳踝扭傷涉及不同結構及組織,處理方式也不一樣。

未經適當治療的急性扭傷患者,最終會發展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造成反覆拗柴、腳踝疼痛、還有機會因為代償而引發膝痛、腰痛等等。

為什麼會拗柴?

拗柴通常發生在一瞬間。當我們運動時突然改變方向,或在不平整的地面行走時,腳踝可能會產生過度的扭轉動作。穿著不合適的鞋子,或是在疲勞狀態下運動,都會增加拗柴的風險。而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先前扭傷未完全康復就重返運動,這會大大提高再次受傷的機率

Pictures 02 (2)

如何知道是否拗柴?拗柴症狀一覽

拗柴後即時症狀包括

  • 受傷部位出現劇烈疼痛
  • 可能聽到「啪」的一聲(若聽到此聲響,通常代表韌帶嚴重受損)

 

1-2小時內陸續出現的症狀:

  1. 腫脹表現:初期集中在腳踝周圍,若腫脹延伸至小腿或整個足部,顯示傷勢較嚴重
  1. 瘀青狀況:最初在腳踝周圍出現,隨時間向腳部擴散,瘀青範圍越大,通常代表傷勢越嚴重
  1. 活動受限:腳踝活動時會感到疼痛,特別是做內翻或外翻動作時疼痛加劇,關節活動範圍明顯減少
  1. 行走異常:無法正常行走,患側負重時會感到疼痛,需要跛行以減輕疼痛

拗柴後需要立即就醫的症狀

拗柴後若出現以下症狀,建議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 聽到明顯的「啪」一聲
✓ 無法負重行走
✓ 嚴重腫脹或瘀青
✓ 疼痛持續超過24小時未改善

拗柴的三大類型與症狀

外側腳踝扭傷 (最常見)

最常見的拗柴類型(約佔所有拗柴的85%)。主要發生機制是腳部內翻(內側歪斜)時,使外側韌帶過度拉伸或撕裂。

涉及的三條主要韌帶依受傷順序:

  • ATFL (距骨脛骨前韌帶):最容易受傷,因為它是最弱的韌帶
  • CFL (跟骨脛骨韌帶):第二個受到影響
  • PTFL (距骨脛骨後韌帶):最後且最少受傷,因為它是最強的韌帶

症狀特徵:

  • 腫脹集中在外踝部位
  • 觸痛點在外踝前方和下方
  • 行走時疼痛加劇
  • 嚴重時可能出現瘀青

內側腳踝扭傷

較為罕見(約佔所有腳踝扭傷的10-15%),主要影響三角韌帶(Deltoid ligament)。

受傷機制:

  • 腳部外翻(外側歪斜)
  • 常見於運動中突然改變方向
  • 可能伴隨腓骨骨折

症狀特徵:

  • 內踝處疼痛和腫脹
  • 觸碰內踝時會疼痛
  • 可能影響平衡能力
  • 嚴重時可能影響腳部內旋活動

高踝扭傷

比較複雜且恢復時間較長的傷害類型,涉及脛骨和腓骨之間的韌帶結構。

主要影響:

  • AITFL (脛腓前韌帶)
  • PITFL (脛腓後韌帶)
  • 韌帶聯合膜

特殊之處:

  • 常見於高衝擊性運動
  • 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容易被誤診為普通扭傷
  • 恢復期間需特別注意踝關節穩定性

症狀:

  • 小腿下部疼痛
  • 腳踝上方壓痛
  • 走路時不穩
  • 可能伴有”喀啦”聲

足踝骨折

Danis-Weber分型通過腓骨骨折高度與下脛腓聯合間的位置關係進行命名的分型方法。

  • Weber A:腓骨骨折線位於足踝關節平面以下,一般維持保守治療,穿著骨析扭傷助行鞋,需時大約6個星期恢復。
  • Weber B:腓骨骨折線位於足踝關節高度,視乎醫生決定進行手術或維持保守治療,兩種情況下皆建議穿著骨析扭傷助行鞋,一般需時8個星期以上恢復。
  • Weber C:腓骨骨折線位於足踝關節水平以上,大部分情況下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建議穿著骨析扭傷助行鞋,一般需時8個星期以上恢復。

拗柴的嚴重程度分級

第一級扭傷:

  • 輕微拉傷
  • 可以行走但有輕微疼痛
  • 腫脹程度輕微
  • 治療:PEACE原則
  • 恢復時間:1-2個星期

第二級扭傷:

  • 中度撕裂
  • 行走困難且疼痛明顯
  • 明顯腫脹和瘀青
  • 治療:可能需要固定和物理治療
  • 恢復時間:4-6個星期

第三級扭傷:

  • 完全斷裂
  • 無法承重行走
  • 嚴重腫脹和瘀青
  • 治療:可能需要手術或長期固定
  • 恢復時間:多於8個星期
ankle sprain

拗柴後6小時內必做的緊急處理

在腳踝扭傷後6小時內,我們一般建議PEACE原則的處理方法,以促進復原。

  • P:Protect 保護受傷部位,避免二次傷害
  • E:Elevation 抬高受傷部位至高於心臟的水平,目的是減少組織液累積,以達到消腫的目的
  • A: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如非必要,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有助受傷部位後續恢復
  • C:Compression 利用繃帶、壓力襪等給予腳踝外在壓力,避免關節腫脹加重。
  • E:Education 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提供正確的知識,加快恢復活動的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拗柴物理治療

急性期處理(0-72小時)

  • 針灸治療:刺激軟組織(包括韌帶、肌腱)的修復能力,同時能夠消腫止痛。
  • 結構治療:細膩手法調整筋膜骨骼,大幅減輕痛楚,增加關節可動性。
  • 精準電療:針對性超聲波/鐳射治療,加速傷患癒合。

恢復期治療(3-6週)

隨著急性疼痛和腫脹的消退,患者將進入下一階段的復健,此階段著重於提升關節靈活度、增強肌力、本體感知和一系列其他功能性目標。復康訓練可能包括以下項目:

提升靈活性

扭傷後一般因為腫脹後粘連或痛楚而限制腳踝活動能力,透過手法及針灸恢復關節正常可動幅度。

加強肌肉力量

肌肉會因扭傷而減少活動或因受傷撕裂而力量下降,針對性的鍛練能提升肌肉保護腳腕關節的能力。

改善平衡力感知

韌帶受傷會影響本體感覺受器的功能,透過一些姿勢動作、平衡板訓練,改善平衡力預防二次受傷。

敏捷度及反應訓練

為運動愛好者而設,可以透過變速、轉向及跳躍訓練,重塑身體條件反應,以回復原來運動能力。

拗柴拖久不治的3大後遺症

  1. 筋膜嚴重粘連:如果腳踝腫脹後不善的處理,令瘀血關節液等滯留及凝固,造成筋膜粘連,引起慢性疼痛、關節僵硬、因痛楚而不能受力的情況。
  2. 重覆性扭傷:腳踝扭傷後缺乏復康訓練,本體感覺、平衡力及反應削弱後,很容易再次扭傷,造成二次傷害。
  3. 代償引起其他部位的疼痛:因疼痛而改變行路姿勢會影響關節力線,令體重壓力容易聚焦在部分肌腱和關節上,加速勞損或退化的現象。
ankle sprain

慢性反覆拗柴處理

物理治療師在慢性重覆腳踝扭傷的治療及處理分為兩部分。

拆解:手法針灸、或筋膜刀鬆解粘連筋膜;復位手法重新對回腳踝小關節,先令腳踝恢復基本功能。

重組:由淺入深的肌力鍛練、本體感覺及平衡訓練,令長久失能的腳踝重拾功能,恢復運動能力。

治療日記- - 個案分享

拗柴半年,睇過幾個治療師同醫師都好唔番

(1) 治療前

黃小姐喺三月份嘅時候喺馬路縛位內翻拗柴,之後外側腳腕痛就一直持續。基本上每步走路都會有一些痛楚,走樓梯更是要逐級逐級落。

佢一開始睇咗個醫師同佢用針灸去治療拗柴受傷嘅肌腱韌帶,睇咗五六次消咗腫但仍有痛楚。之後佢搵咗一個物理治療師,同佢做咗一些衝擊波,亦教咗佢做平衡嘅訓練,但不論係痛楚或者平衡都沒有得到改善。

(2)治療情況

第一次診症時,我幫佢針灸一些肌腱韌帶,以及一些關節放鬆手法,可惜效果不佳。第二次診症留意到黃小姐原來在拗柴後,腳踝外側及至腳掌外側都有筋膜沾連嘅情況,先做了筋膜嘅釋放,然後再手法針灸,佢嘅痛楚就明顯減少,亦開始能夠自如上落樓梯。

治療咗4次後黃小姐反映,有一次佢跑步追巴士時,發現腳腕靈活度有不足,發力也有問題。檢查下得知佢腳腕嘅感覺受器並不正常,用了本體知覺-深層肌腱反射治療法(P-DTR),重啟韌帶的本體感覺受器,加上腳腕嘅平衡訓練,佢整體情況都已經好轉了八九成。

拗柴物理治療推薦

Anson Lai
閱讀更多
著高爭鞋唔小心扭到, 原本諗住唔理佢過幾日會自己好, 但成個星期都消唔到腫, 朋友話Edwin係拗柴專家所以黎一試, 做左1次D腫就消左一大半, 好後悔無早D黎睇~
閱讀更多
拗柴一開始去睇跌打睇極都唔好, 網上見到呢度睇拗柴好就過黎睇, Edwin幫我用超聲波, 針灸, 手法復位治療, 仲教左D運動比我番屋企做, 好快就好番喇!
Ken N.
閱讀更多
拗柴半年都未好, 上落樓梯成日痛, 的起心肝黎搵Edwin睇, 一試便知龍與鳳!! 完全唔拖症, 睇左4-5次就好得七七八八
TL
閱讀更多
落樓梯唔小心拗柴過左幾日都未好,黎搵Edwin檢查後叫我去照下先發現原來有骨裂,做左一個療程已經行得走得跑得跳得
上一篇
下一篇

常見問題

扭傷後如出現以下徵狀:

  • 因痛楚而不能受力
  • 嚴重腫脹2-3日仍未能消退
  • 骨骼出現變形或關節脫臼

建議先睇醫生作詳細檢查,確認沒有韌帶撕裂或骨折,隨後按醫生提示休息及接受物理治療。

如只有輕微痛楚及腫脹,仍能走動,可按個人經驗選擇相應的專業人仕處理。

X光主要反映患處的骨骼狀態,包括是否有骨析及關節脫位,並不能顯示軟組的的損害程度。

磁力共掁MRI能顯示出骨骼、肌肉、筋腱、韌帶等組織是否受損,亦能顯示出該患處的腫脹程度。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