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耳水不平衡】成因、症狀與解決方法|中醫拆解如何斷尾?

耳水不平衡,醫學上稱為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是一種影響內耳的慢性疾病。這個疾病會導致反覆發作的眩暈、聽力損失、耳鳴和耳脹感,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質。在我們的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中,我們經常遇到被這個疾病困擾的患者。

耳水不平衡是什麼?

耳水不平衡是一種內耳疾病,主要影響控制聽力和平衡的器官。內耳中有一個複雜的系統叫做迷路,裡面充滿了一種叫做內淋巴液的液體。當這個液體的產生和吸收失去平衡時,就會導致內淋巴液過多,壓力增加,進而引起各種症狀。

這個疾病通常在30-50歲之間首次發作,女性患者略多於男性。大多數情況下只影響一側耳朵,但約15%的患者可能兩側耳朵都受影響。疾病的進展通常是間歇性的,患者會經歷發作期和緩解期的交替。

患者會感到自己或周圍環境不斷旋轉,甚至無法站穩或行走。這種狀況多與內耳平衡系統失調有關,例如耳石脫落、內淋巴水腫或耳道感染。
根據統計,約三分之一成年人曾經歷眩暈,當中以40歲以上人士最常見。

若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早接受評估,以釐清是否屬於耳水不平衡,並尋求合適的中醫治療或物理治療方案,以免影響日常生活與安全。

耳水不平衡的症狀

耳水不平衡的發作期和緩解期均有不同症狀:

耳水不平衡發作期症狀

階段 症狀描述
急性發作期(第一期)
  • 突然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持續20分鐘至數小時
  • 伴隨噁心、嘔吐
  • 患側耳朵聽力輕度下降
  • 耳鳴(通常是低頻音調)
  • 耳朵脹滿感或壓迫感
中期發作(第二期)
  • 眩暈發作頻率增加
  • 聽力損失更加明顯,主要影響低頻聽力
  • 耳鳴持續存在
  • 發作間隔期可能出現輕微的平衡問題
晚期發作(第三期)
  • 眩暈發作可能減少,但聽力損失加重
  • 可能出現高頻聽力損失
  • 持續性平衡問題
  • 可能影響雙側耳朵

耳水不平衡緩解期

在發作之間的緩解期,患者可能感覺相對正常,伴隨輕微的平衡不穩,例如日間虛虛浮浮的感覺,以及持續性耳鳴伴隨輕度聽力損失。

耳水不平衡伴隨聽力減退

聽力損失是梅尼爾氏症的重要特徵之一,通常表現為:

  • 早期主要影響低頻聽力
  • 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影響所有頻率
  • 聽力損失可能在發作後部分恢復
  • 長期反覆發作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dizziness

為何耳水不平衡會影響聽力?

許多耳水不平衡患者都會同時出現聽力減退的問題,這正是耳水不平衡的典型表現。在疾病初期,患者往往發現低頻聲音變得模糊不清,例如聽不清楚低沉的聲音,在與人對話時需要格外專注才能理解。

隨著病情發展,聽力問題可能逐漸擴展到各個頻率,不僅低頻聲音聽不清,連日常對話中的高頻聲音也變得困難。雖然每次急性發作結束後,聽力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如果疾病長期反覆發作而未得到妥善控制,最終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聽力損失,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溝通和生活品質。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除了出現頭暈、耳朵脹滿等症狀外,還開始有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切勿掉以輕心。及早尋求專業治療,積極控制病情,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聽力,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聽覺損害。

耳水不平衡主要成因

造成耳水不平衡或頭暈的原因眾多,最常見的是與內耳平衡系統相關的疾病,其中以「耳水不平衡」為主因之一。內耳負責人體的平衡感知,一旦功能失調,便會產生旋轉感、步態不穩、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

常見引起耳水不平衡或頭暈的原因包括:

分類 相關原因
耳科疾病 – 耳水不平衡(如梅尼爾氏綜合症)
– 耳石脫落(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 中耳炎、內耳炎等
血管與神經問題 – 頸椎性眩暈(頸椎壓迫血管影響供血)
– 高血壓、低血壓、貧血
– 腦血管問題(如小中風)
情緒與壓力相關因素 – 長期焦慮、緊張
– 睡眠不足、慢性失眠
– 自律神經失調
– 自體免疫疾病

由於耳水不平衡成因多樣,若反覆出現眩暈或疑似「耳水不平衡」症狀,建議儘早接受中醫辨證評估或物理治療檢查,釐清源頭再對症治療,解決耳水不平衡。

vertigo

耳水不平衡的常見類型與解決方法

耳水不平衡會引發多種類型的眩暈,根據成因不同,治療方法亦有差異。以下為幾種常見耳水不平衡類型,並介紹每種耳水不平衡的對應解決方法:

dizziness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移位)

BPPV耳石移位 是耳石脫落到內耳半規管所致,是最常見的耳水不平衡類型,佔眩暈個案的 20–30%。多見於 40 歲以上人士,女性較多。

耳石移位特徵:

  • 突然改變頭部位置時出現旋轉性眩暈(如起床、轉頭)

  • 發作時間短,數秒至數分鐘內消退

  • 有時伴隨惡心、平衡不穩

耳石移位解決方法:

  • 耳石復位:由物理治療師評估耳石位置,進行對應的復位手法

  • 中醫針灸:配合針灸加強內耳循環、減少復發

  • 中藥治療:中藥治療改善眩暈、防止復發
  • 平衡訓練:穩定前庭系統功能

前庭神經炎

此病源自病毒感染後影響前庭神經,是第二種耳水不平衡的原因。症狀導致突發性持續頭暈,最常見於 30–50 歲年齡層。

前庭神經炎特徵:

  • 發作時為持續性眩暈,可能長達數天

  • 常伴隨噁心、嘔吐

  • 不涉及聽力變化或耳鳴

前庭神經炎解決方法:

  • 中藥治療:如天麻鈎藤飲等,有助舒緩頭暈、抗病毒

  • 針灸療法:調節自律神經,促進恢復

  • 平衡訓練:幫助神經功能復原,防止後遺眩暈

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也是耳水不平衡常見的類型,是與內耳積液相關的慢性病,發病率約為 0.12%,多見於 20–50 歲。

梅尼爾氏症特徵:

  • 發作性眩暈,持續數小時

  • 通常伴有耳鳴、耳塞、聽力波動

  • 多次發作後可能導致永久性聽損

梅尼爾氏症解決方法:

  • 中藥治療:選用如半夏白術天麻湯等方藥,平肝潛陽、化痰止暈

  • 針灸治療:穩定內耳循環、調節平衡

  • 日常生活管理:減鹽、避刺激、情緒調整

頸因性眩暈

這是與頸椎功能障礙有關的眩暈,佔眩暈個案約 15–20%,與長時間低頭、姿勢不良有關。

頸因性眩暈特徵:

  • 在低頭、轉頭、抬頭時眩暈加重

  • 常見頸部緊張、僵硬、肩頸痛

  • 有時伴隨頭痛、眼花

頸因性眩暈解決方法:

  • 物理治療手法:針對頸椎錯位、肌肉緊繃進行矯正

  • 針灸:放鬆肩頸肌肉、改善局部循環

  • 中藥調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如何知道我是哪一種耳水不平衡/頭暈?

耳水不平衡/頭暈的成因繁多,症狀相似,單靠自我判斷難以準確分辨。我們的團隊會透過以下方式為你作出精準診斷:

  • 🧾 詳細病史詢問:發作時機、頻率、誘因等

  • 🧠 眼震檢查:分析眼球運動,協助辨別耳石問題

  • 🧍‍♂️ 平衡測試:評估前庭功能與身體穩定性

  • 🦴 頸椎活動度檢查:評估是否與頸椎相關

  • 📍 定位測試:進一步判斷半規管受影響情況

耳水不平衡發作時怎麼辦?

耳水不平衡發作時,立即處理的方法:

  1. 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跌倒
  2. 閉上眼睛,頭部保持靜止
  3. 深呼吸,保持冷靜
  4. 避免突然的頭部動作

環境調整:

  • 選擇安靜、光線柔和的環境
  • 避免強烈的視覺刺激
  • 保持房間通風良好

中西結合的耳水不平衡解決方法

我們團隊結合中醫診斷與針藥治療西方物理治療手法與運動訓練,為每位患者度身設計最合適的耳水不平衡解決方法:

🩺 中醫治療

  • 針灸:刺激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內耳供血

  • 中藥調理:辨證用藥如白術、天麻、鈎藤等,扶正祛邪、止暈止嘔

🏋️‍♂️ 物理治療

  • 耳石復位:快速矯正耳石錯位,改善 BPPV

  • 手法治療:鬆解肩頸肌肉、還原結構,改善頸因性眩暈

  • 針灸放鬆肌肉:加快血液循環與放鬆頸部

  • 前庭平衡訓練:重建大腦與前庭系統的協調,預防復發

若你經常感到頭暈、天旋地轉、耳悶或站不穩,歡迎預約專業團隊進行耳水不平衡全面檢查與個人化治療建議。

耳石移位、耳水不平衡治療案例分享

長期暈眩困擾的白領上班族

個案簡介

背景

這位35歲的女士從事文職工作,經常使用電腦,半年前開始出現眩暈症狀。最初只是偶爾轉頭時感覺暈眩,後來逐漸加重,甚至影響日常工作。看過耳鼻喉科,服用藥物效果不明顯。現在早上坐起時天旋地轉,持續1分鐘,有時更伴有嘔吐的感覺。胃脹有胃氣,大便偏爛。

診斷評估

  1. 頸部觸診發現多處緊張點
  2. 頸椎活動度受限
  3. 執行Dix-Hallpike測試呈陽性反應
  4. 肩頸部肌肉緊張

耳石復位配合中藥改善頭暈

中藥調理

病人體質脾虛夾濕,因此腸胃不適的症狀明顯,臨床上需要處方健脾化痰熄風的中藥去止暈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物理治療

治療師為病人進行耳石復位法,把移位的耳石回復至正確位置,以減少眩暈感覺。同時亦配同針灸、手法治療等等去鬆解女士的肩頸肌肉,以全面改善眩暈問題。

治療效果

第一次治療後眩暈感覺已經有所減輕,完成6次療程後眩暈基本已經穩定。

薈萃眩暈治療 - 全面的耳水不平衡解決方法

針對耳水不平衡(如梅尼爾氏綜合症、耳石脫落等)反覆發作、頭暈耳脹、聽力下降等困擾,我們提供中西整合的綜合治療方案,以解決耳水不平衡。

中醫師親自診症,辨證施治,配合個人化中藥處方止暈止嘔,健脾益氣防止耳水不平衡復發,同時由物理治療師進行耳石復位肩頸肌肉放鬆針灸刺激神經系統前庭功能訓練,協助身體重建平衡感。
此多方位介入方式,能針對耳水不平衡病因、改善症狀、減少復發,有效幫助患者重拾穩定的日常生活。

vertigo

中醫+物理治療耳水不平衡治療

最全面的頭暈修復
$ 1180 綜合治療優惠
  • 中醫診症
  • 3天中藥(共6劑)
  • 物理治療
熱門高效

中醫內科+針灸耳水不平衡治療

利用傳統中醫中藥針灸有效治療頭暈
$ 680 首次優惠
  • 中醫診症
  • 3天中藥(共6劑)
  • 針灸治療
加強治療

*為確保治療質素,每日限診人數。建議提前預約,以便安排充足診療時間

耳水不平衡可以斷尾嗎?

很多患者擔心耳水不平衡(如梅尼爾氏症)是否只能反覆發作、無法根治。其實從中醫與物理治療的結合角度來看,透過針對成因的綜合介入,是有機會控制病情、穩定體質、減少甚至斷尾復發的

🔸 中醫:調和脾腎、祛濕化痰、疏通經絡
中醫認為耳水不平衡多與「腎虛、脾弱、痰濕、氣血不暢」有關,治療會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施治,透過中藥、針灸與食療,由內調理體質,減少眩暈與耳脹等發作機會。

🔸 物理治療:平衡訓練+耳石復位+肩頸放鬆
物理治療則可透過耳石復位術(如 BPPV)、前庭訓練改善平衡功能,並針對肩頸緊張、神經循環不良進行放鬆及刺激,減少因姿勢或血流因素引起的暈眩。

💡 關鍵在於早期介入+穩定治療
若能在早期階段就進行中西整合治療,並持續進行生活管理與體質調理,不少患者可以明顯減少發作頻率,甚至多年無復發,達到接近「斷尾」的狀態。

耳水不平衡檢查種類

純音測試(Pure Tone Audiometry)

純音測試是診斷耳水不平衡最重要的檢查之一:

  • 測量不同頻率的聽力閾值
  • 典型的梅尼爾氏症會顯示低頻聽力損失
  • 可以追蹤聽力變化的程度
  • 幫助區分傳導性和感音性聽力損失

CT Scan(電腦斷層掃描)

CT掃描主要用於:

  •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聽神經瘤)
  • 檢查內耳結構異常
  • 評估是否有頭部外傷導致的損傷
  • 確認沒有其他腫瘤或感染

手法檢查

醫生會進行以下手法檢查:

  • 韋伯測試:使用音叉檢查聽力
  • 林納測試:區分傳導性和感音性聽力損失
  • 頭位變換測試:檢查是否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
  • 前庭功能檢查:評估平衡功能
  • 眼震檢查:觀察眼球震顫的情況

其他檢查

  • 磁振造影(MRI):更詳細的內耳結構檢查
  • 前庭功能測試:評估內耳平衡功能
  • 耳鏡檢查:排除外耳和中耳疾病
  • 血液檢查:排除自體免疫疾病

耳水不平衡其他解決方法

西醫治療

治療類型內容與說明
急性期藥物止暈藥(如胃復安、茶苯海明):減輕暈眩與噁心
鎮靜劑(如地西泮):穩定神經系統,緩解焦慮
類固醇:減少內耳發炎與水腫
預防性藥物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幫助體液代謝,減少內耳壓力
抗組織胺(如倍他司汀):促進內耳血液循環,減少發作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預防血管痙攣、穩定內耳環境
手術治療
(嚴重病例)
內淋巴囊減壓術:降低內耳壓力,減少眩暈發作
前庭神經切斷術:中斷傳送眩暈訊號的神經
迷路切除術:完全切除內耳,適用於嚴重單側病例

 

助聽器

對於有聽力損失的患者:

  • 可以改善聽力,提高生活品質
  • 幫助大腦適應聽力變化
  • 減少耳鳴的困擾
  • 需要專業聽力師評估和調整

耳水不平衡預防方法

生活習慣改變

壓力管理:

  • 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瑜伽)
  • 規律運動,但避免劇烈運動
  • 充足睡眠,每晚7-8小時
  • 避免過度勞累

環境因素:

  • 避免嘈雜環境
  • 注意氣壓變化(如搭飛機時)
  • 避免快速的頭部動作
  • 戒菸限酒

規律作息:

  • 固定的睡眠時間
  • 規律的用餐時間
  • 適度的運動習慣
  • 避免熬夜

耳水不平衡飲食注意

分類內容
限制鹽分攝取– 每日鹽分控制在 2-3 公克 以下
– 避免加工食品、醃製品
– 減少醬油、味噌等調味料使用
– 注意麵包、餅乾等隱藏鹽分
應避免食物– 含咖啡因飲品(咖啡、茶、可樂)
– 酒精類飲品
– 高糖及高熱量食品
– 含人工添加劑、味精過多的加工食品
應多攝取食物– 新鮮蔬果與全穀類
– 優質蛋白(如魚類、雞肉)
– 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菠菜)
– 低鈉食品,有助控制體液平衡
建議補充營養素– 維生素 B 群:幫助神經系統功能
– 維生素 C:提升免疫力與抗氧化
– 鎂:放鬆肌肉、穩定神經
– Omega-3 脂肪酸:抗炎,有助循環

 

耳水不平衡中醫食療湯水

在耳水不平衡的緩解期,可適當服用一些食療湯水鞏固體質,減少耳水不平衡發作。

天麻燉雞湯:

  • 天麻10克、雞肉300克、生薑3片
  • 功效:平肝息風,止眩暈

白朮茯苓粥:

  • 白朮15克、茯苓20克、大米100克
  • 功效:健脾利濕,化痰止暈

菊花決明子茶:

  • 菊花10克、決明子15克
  • 功效:清肝明目,降血壓

山藥薏米粥:

  • 山藥30克、薏米20克、大米50克
  • 功效:健脾祛濕,補腎固精

耳水不平衡穴位按摩

在耳水不平衡緩解期有不適的時候,可以按摩以下穴位以改善眩暈狀況。每個穴位每次輕輕按摩30秒。

聽宮穴:

  • 位置: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後方凹陷處
  •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輕柔按壓30秒,每日3次
  • 功效:通耳竅,止耳鳴

翳風穴:

  • 位置:耳垂後,乳突與下頜角之間凹陷處
  •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壓,順時針揉動20次
  • 功效:散風清熱,通利耳竅

風池穴:

  • 位置:項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 按摩方法:雙手拇指同時按壓,向內上方用力
  • 功效:祛風解表,通利官竅

百會穴:

  • 位置:頭頂正中,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壓,輕柔向下用力
  • 功效:升陽舉陷,醒腦開竅

常見問題

耳水不平衡是可以治療的。治療時間取決於成因和嚴重程度。例如單純的耳石復位問題,2-3次治療便可見效;若涉及頸椎問題或前庭功能失調,可能需要4-6次療程。我們的綜合治療方案結合中醫調理和物理治療手法,能更全面、更快速地解決耳水不平衡問題。

西藥止暈藥主要作用是抑制眩暈症狀,但未必能處理根本原因。眩暈可能由多個因素引起,例如:

  • 耳石移位
  • 頸椎問題
  • 前庭功能失調
  • 內耳循環不足
  • 氣血不足

因此需要準確診斷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我們的治療方案會從多角度評估,找出真正原因,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耳水不平衡是一種慢性疾病,通常不會自行完全康復。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症狀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發作頻率會減少。

磁力共振MRI等影像檢查主要用於排除腦部器質性病變,但許多導致眩暈的問題,如耳石移位、氣血不足、頸椎功能失調等,都無法從影像中顯示。我們會進行更全面的功能性評估,找出真正病因。

耳水不平衡本身不會遺傳,但某些容易導致眩暈的體質特徵可能有家族傾向,如前庭功能敏感、先天體質等等。我們的綜合治療不僅能改善症狀,還能通過中醫調理改善體質,降低發病機會。

雖然長期反覆發作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但完全失聰的情況比較少見。及早治療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保護聽力。

耳水不平衡雖然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通過綜合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大多數患者都能夠很好地控制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關鍵在於早期診斷、規範治療,以及患者的積極配合。

在我們的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採用了中西醫結合的方式,為耳水不平衡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有相關症狀,建議及時就醫,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規律的生活習慣,相信在專業治療下,症狀一定會得到改善。

更多患者心聲

comment_tcm

魏芷晴 註冊中醫師

內科主治醫師

魏醫師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坐診公立醫院及私營機構多年,熟悉臨床常見各位內科疾患如眩暈、耳鳴、頭痛等等的治療。

吳朗然 註冊物理治療師

主治物理治療師

吳治療師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物理治療學士及碩士學位。曾於公私營機構執業多年,熟悉臨床常見痛症及前庭系統相關疾病,如眩暈、耳鳴、頭痛、頸椎病、耳石移位等等。

診所環境

現代化藥房

寬敞舒適的診症空間

私隱度高的治療室

齊全的儀器與設備

treatment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