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肩頸痛又頭暈頭痛?物理治療師拆解頸椎性頭暈

在現代社會,低頭族、辦公室工作者愈來愈多,頸因性眩暈的個案也隨之增加。這種眩暈與一般耳石性眩暈不同,往往與頸椎問題密切相關。根據研究,約15-20%的眩暈患者屬於頸因性眩暈,其中以25-45歲的上班族最為常見。了解這種眩暈的特點和治療方法,對於預防和康復至關重要。

目錄

頸椎性頭暈成因

頸因性眩暈的形成與頸椎的特殊解剖結構有關。我們的頸椎周圍分布著豐富的本體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會持續向大腦發送有關頭部位置和移動的信息。當頸椎出現問題如頸椎移位、骨刺、退化、肩頸肌肉緊張時,這些感受器的功能會受到影響,導致大腦接收到錯誤的平衡信息,引發眩暈症狀。

此外,頸椎病變還可能影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大腦的供血量。當我們轉頭時,如果頸椎關節移動受限或肌肉過度緊張,都可能壓迫到椎動脈,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起暈眩。特別是長期保持不良姿勢的上班族,更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Neck pain03

頸因性頭暈症狀

頸因性眩暈的症狀具有其特殊性。與耳石性眩暈的劇烈旋轉感不同,頸因性眩暈常表現為:

  • 頭重腳輕,搖晃不穩
  • 轉頭時加重眩暈感
  • 常伴有頸部酸痛、僵硬
  • 肩頸部有明顯的壓痛點
  • 工作一段時間後症狀加重
  • 休息後症狀可能減輕
  • 頭部前傾或仰後時不適感增加
Neck pain04
肩頸痛6大症狀,頭痛和頭暈、肩膊疼痛和肌肉緊繃、頸部僵硬和疼痛、頸部活動受限、手臂無力和麻木感、失眠

頸椎性頭暈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頸因性眩暈多與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痰濕阻絡等證型有關。治療重點在於:

針灸治療:選取風池、完骨、天柱等穴位進行針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配合頭部穴位如百會、四神聰等,能夠平肝潛陽,改善眩暈症狀。

中藥治療:根據不同證型選用相應方藥。肝陽上亢者以天麻鉤藤飲為主,氣血虧虛者以補中益氣湯加減,痰濕阻絡者以半夏白術天麻湯調理。通過內服藥物調理體質,標本兼治。

頸椎性頭暈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在頸因性眩暈的治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手法治療:採用精準的關節鬆動術和軟組織放鬆技術,改善頸椎活動度,減輕肌肉緊張。特別是針對頸椎上段的治療,能有效改善前庭功能,改善眩暈。

針灸治療:根據肌肉骨骼解剖結構進行乾針治療,鬆解黏連的肌肉,以改善肩頸血液循環,改善頸椎性頭暈。

姿勢矯正:通過專業評估,找出不良姿勢的問題所在,制定個人化的矯正方案。同時教導正確的工作和生活姿勢,預防頸椎性頭暈復發。

治療性運動:設計專門的頸部穩定性訓練和平衡練習,增強深層頸肌力量,改善頸椎控制能力。這些運動能幫助患者重建正確的體位感覺,減少頸椎性眩暈發生。

中西合壁,頸椎性頭暈的綜合治療

針對頸因性眩暈,我們採用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中醫、物理治療相互合作,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第一階段(1-2週):以緩解症狀為主,結合針灸和物理治療手法,迅速改善眩暈症狀和頸部不適。同時開始中藥治療,以息風潛陽止眩暈、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以改善頸椎性頭暈。

第二階段(2-4週):逐步加入治療性運動,增強頸部穩定性。繼續針灸和中藥治療,鞏固療效。這個階段主要目標是改善頸椎功能,預防復發。

第三階段(4週後):過渡到維持期,重點是預防保健。指導患者進行居家運動,調整工作環境,定期覆診監測恢復情況。

頸椎性頭暈治療日記- - 個案分享

長期使用電腦的金融業從業員

患者檔案

 背景

李小姐,38歲,金融從業員,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長期需要同時觀看多個電腦屏幕。大約半年前開始出現頭暈症狀,特別是工作壓力大時更為明顯。經常伴有後枕部緊張及疼痛,睡眠質素也受到影響。看過耳鼻喉科,服用過止暈藥,但效果不太理想。

初診症狀

  • 持續性頭暈,感覺頭重腳輕
  • 轉頭時眩暈感加重
  • 後枕部及肩頸嚴重緊張
  • 經常感到疲勞
  • 工作超過2小時後頭暈加劇
  • 夜間容易失眠
  • 有輕微耳鳴

治療過程

中醫診斷

除了頭暈外,李小辰的症狀還有煩燥、眠差、口乾、目乾等問題,大便偏肝,結合脈診和舌診,醫師診斷為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的頭暈,因此處方天麻鈎藤飲以熄風潛陽止眩暈。

物理治療評估

  • 頸椎活動度受限,尤其是旋轉及後伸
  • 枕下深層肌肉嚴重緊張
  • 頸椎上關節活動受限

物理治療師先以針灸及手法鬆弛枕後肌群,再以手法矯正頸椎關節,最後進行姿勢矯正訓練,防止復發。

治療效果

首週:頭暈症狀減輕30%,頸部不適感明顯改善

第2-3週:能夠工作3-4小時不出現明顯頭暈

第4週:頭暈症狀改善70%,睡眠質素提升

第6週:頭暈能穩定未有發作

預防頸椎性頭暈

在處理頸椎性頭暈的時候,往往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建議:

  • 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每工作一小時起來活動
  • 選用合適的枕頭,保持良好睡眠姿勢
  • 定期進行頸部伸展運動
  • 注意調節工作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 有不適症狀及早就醫,防止問題惡化

吳朗然 註冊物理治療師

主治物理治療師

吳治療師於香港理工大學取得物理治療學士及碩士學位。曾於公私營機構執業多年,熟悉臨床常見痛症及前庭系統相關疾病,如眩暈、耳鳴、頭痛、頸椎病、耳石移位等等。

頸性眩暈有其獨特的特徵:

  • 轉動頸部時會誘發或加重頭暈
  • 常伴有頸部僵硬和疼痛感
  • 眩暈感較溫和,多為搖晃或漂浮感
  • 保持固定姿勢工作後症狀加重
  • 休息和按摩頸部後症狀可能減輕

如果您的頭暈符合以上特徵,很可能是頸性眩暈。如果你未能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眩暈,建議求診專業人士獲取意見。

一般的止暈藥主要是抑制前庭系統的功能,對於源自頸椎問題的眩暈效果有限。這類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解決頸椎的根本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的中醫和物理治療,通過改善頸椎功能來解決眩暈問題。我們的臨床經驗顯示,85%的頸性眩暈患者通過綜合治療能達到明顯改善。

如果不及時處理,確實可能會逐漸加重。但只要及時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 工作期間每45-60分鐘要起來活動
  • 保持正確的坐姿
  •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設備
  • 定期進行頸部伸展運動
  • 每2-3個月做一次保健性治療

薈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