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敏感是現代都市常見問題之一,尤其在香港這類空氣污染嚴重、氣候變化顯著的城市,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經常描述「一接觸冷氣或走到戶外就咳」、「感冒痊癒一個月了,但咳嗽仍未停止」,甚至誤以為自己患上長期肺炎或哮喘。
中醫將這類情況視為「肺虛」、「風寒犯肺」或「痰濕阻肺」等內外夾雜的證型,需要同時從體質與病因調理,否則容易演變為反覆性感染或慢性咳嗽。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不同體質的人對外邪的反應各異,因此即使症狀相似,治療方法可能大相逕庭。以下是三大常見咳嗽類型:
症狀特徵:
中醫理解:
「肺主一身之氣」,肺虛則無力宣發清氣、抵禦外邪,外邪一侵即咳,病後難以痊癒。
推薦止咳方法:
症狀特徵:
中醫理解:
外感風寒,閉塞肺氣,肺氣失宣則咳。多為外在環境因素刺激所引發。
推薦止咳方法:
症狀特徵:
中醫理解:
肺陰不足,無法濡潤氣管,導致肺燥生火,夜間陽氣入陰時咳嗽更為明顯。
推薦止咳方法:
夜咳是許多氣管敏感患者最困擾的問題,特別是陰虛或痰濕未清的體質,臥床後痰液容易聚集、陰寒乘虛入肺,引起反射性咳嗽。
中醫止夜咳的建議:
中藥處方:因人而異,根據體質處方溫肺散寒、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中藥。
針灸療法取:肺俞、定喘、尺澤等穴位,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背景
王小姐,60歲半退休人士,自40歲開始便咳嗽反覆不斷,出入冷氣地方時或轉天氣時便會不斷咳嗽,喉嚨常常有痰卡住的感覺。王小姐本身是運動愛好人士,但因為咳嗽問題讓她無法繼續做運動。40年來間斷服用止咳水、化痰素、氣管擴張劑等等西藥,但情況比較反覆,服藥時好轉一些,但一停藥便繼續咳嗽。
中醫治療
王小姐來求診中醫,醫師指出她因為屬於肺弱脾虛的體質,比較容易聚集痰濕,因此化痰藥服完又會自己不斷生痰。治療師上需要健脾化痰、補益肺氣,以完整改善體質,減少氣管敏感,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治療效果
經過一月的中藥治療,王小姐的咳嗽改善了一半,出入冷氣地方時咳嗽也減少了許多。再繼續調理兩個月,咳嗽大致上已經穩定,能慢慢恢復日常運動。
有明顯區別。氣管敏感一般表現為輕度咳嗽、受刺激即咳,但通常無明顯氣促或喘鳴聲;哮喘則會出現氣管收窄、呼吸困難,甚至胸悶等較嚴重症狀,需要專科醫生處理。
止咳藥水多為抑制咳嗽中樞或發揮抗敏作用,能短暫舒緩症狀,但未必能處理根本病因。中醫更重視「袪邪扶正」,標本兼治。
這可能是「感後咳嗽」,表示肺氣尚未完全恢復,或體內仍有痰濕、風邪殘留。建議接受中醫辨證調理,找出具體原因。
咳嗽並非小事,尤其是反覆發作、久治不癒的咳嗽,可能正反映著體內某些失衡狀態。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調和五臟」,從體質入手,有助於減少發作頻率,重建呼吸健康。若咳嗽症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早就醫,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
【延伸閱讀】認識人偏肺病毒 – 症狀、預防與中醫治療全攻略
薈元中醫及物理治療診所位於旺角,是一間致力揉合中西技術的診所,提供專業的中醫及物理治療服務,以自然方式找出身體治癒嘅最佳方案。如你有內科不適、痛症困擾,歡迎Whatsapp我們,查詢或預約參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