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hatsApp
查詢或預約 Inquiry 1

咳嗽有痰怎麼辦?從痰色辨體質,中醫止咳化痰方法

白痰、黃痰、綠痰、血絲痰如何應對?中醫化痰妙方逐一拆解

季節交替時,天氣忽冷忽熱,外感風寒風熱病例明顯增加,咳嗽帶痰的患者也隨之增多。許多人來診所就診時常問:「咳嗽有痰怎麼辦?用甚麼藥最有效?」其實,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觀察「痰色」是了解體質與病情的關鍵第一步。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不同痰色反映的體質訊號,並分享中醫止咳化痰的有效方法。

咳嗽有痰的成因

咳嗽是人體排除異物或痰液的自然保護反應。中醫理論認為,咳嗽的根本在於肺,而痰的形成則與脾、肺、腎三臟密切相關:

  • 當外感風寒、風熱侵襲肺部時,會刺激氣管產生咳嗽反應
  • 當體內脾虛、濕重或火旺時,會導致水濕停滯、痰液形成
  •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咳嗽有痰」的症狀
cough

從痰色看體質與病情

不同顏色的痰,對應不同的病機與體質類型,以下是詳細分析:

1. 白色清稀痰

  • 病因體質:多屬風寒咳嗽肺氣虛
  • 臨床表現:體質偏寒,常伴有怕冷、鼻塞、流清涕等症狀
  • 中醫辨證:風寒束肺、肺虛寒痰
  • 適用藥材:蘇葉、杏仁、半夏、陳皮等溫肺化痰藥

2. 黃濁黏稠痰

  • 病因體質:多屬風熱犯肺肺熱咳嗽
  • 臨床表現:常伴咽喉紅腫、口乾、發熱、痰難咳出
  • 中醫辨證:風熱犯肺、痰熱壅肺
  • 適用藥材:桑葉、菊花、黃芩、竹茹、魚腥草等清熱化痰藥

3. 綠色痰/濃痰

  • 病因體質:提示體內濕熱或濃毒積聚
  • 臨床表現:多見於慢性氣管炎或細菌感染後期
  • 中醫辨證:痰熱阻肺、濕熱內蘊
  • 適用藥材:蒲公英、黃連、薏苡仁、瓜蔞等清熱解毒、祛濕化痰藥

4. 灰黑色痰

  • 病因體質:常見於吸煙族群或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環境者
  • 臨床表現:痰色暗濁無光澤,屬肺陰受損或毒濁蘊肺
  • 中醫辨證:肺燥陰虛、痰瘀互結
  • 適用藥材:沙參、麥冬、川貝、桑白皮等滋陰潤肺、化痰藥

5. 痰有血絲

  • 病因體質:多屬肺熱傷絡或陰虛火旺,由於肺經有熱,熱邪灼傷肺絡血管;或因陰虛內熱,虛火上炎傷及肺絡
  • 臨床表現:痰中帶有紅色血絲或血點,常伴隨口乾、黃痰、午後潮熱、氣短乏力等
  • 中醫辨證:肺熱傷絡或陰虛火旺
  • 適用藥材:桑白皮、地骨皮、麥冬等清肺化痰藥物

中醫止咳化痰,治本除根

中醫治療咳嗽有痰,強調整體調理、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痰色、咳嗽性質、體質狀況,我們會制定個人化的綜合療方法:

中藥調理

根據不同體質和證型,選用相應的中藥方劑:

  • 風寒咳嗽: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等溫肺化痰方
  • 風熱咳嗽:桑菊飲、銀翹散等清熱化痰方
  • 痰濕咳嗽: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健脾化痰方
  • 肺陰虛咳嗽: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等養陰潤肺方

針灸治療

精選穴位組合,調整肺氣、止咳化痰:

  • 常用穴位:肺俞、列缺、尺澤、天突、膻中等
  • 針灸能有效疏通經絡、調整肺氣,改善咳嗽痰多症狀

日常保健建議

除專業中醫治療外,日常調養同樣重要:

  • 飲食調整:避免寒涼食物(如冰品、冷飲),增加溫性食材(如生薑、紅棗)
  • 水分攝取:多喝溫開水、薑茶或適合體質的草本茶,保持痰液稀薄易排
  • 環境調適:注意保暖,避免風寒侵襲,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
  • 生活習慣:戒煙、遠離空氣污染源,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適度運動:進行適量的呼吸訓練和輕度運動,增強肺功能
 

咳嗽有痰治療案例分享

晚上咳到睡不著的媽媽

個案簡介

背景

張小姐,家庭主婦,育有2位小朋友。1個月前小朋友生病時傳染了媽媽,媽媽便咳嗽至今。咳嗽特徵是晚上咳得厲害,伴有黃白黏痰,平臥訓低時氣喘,無法打平睡覺。曾看過3次醫生,服用西藥時症狀稍為減輕,每逢停藥便復發。因為咳嗽十分影響晚上休息,因此來求診中醫治療。

中藥精準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治療

醫師為張小姐診斷,判斷為痰濕氣虛體質。因為張小姐產後沒有休息足夠,肺氣及腎氣都比較虛弱。肺氣虛的咳嗽多為晚上比較劇烈,平臥氣喘的話,多伴有輕微炎症。醫師運用了清熱化痰、清肺定喘的中藥,協助張小姐化痰止咳,改善氣喘。

治療效果

經過兩周的中藥治療,張小姐的咳嗽改善了一半以上,現在能平臥睡覺,晚上也不會因咳嗽致醒,改善了日常生活質素。

咳嗽有痰不僅僅是單純感冒症狀,痰色更是體內健康狀態的重要警訊。若你出現久咳不癒、痰液異常等情況,建議及時尋求中醫專業診治。通過辨證論治個人化綜合療法,我們能幫助您從根本改善體質,徹底解決咳嗽有痰問題。

魏芷晴 註冊中醫師

內科主治醫師

魏醫師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中醫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曾坐診公立醫院及私營機構多年,熟悉臨床常見各位內科及耳鼻喉疾患如咳嗽、氣喘、耳鳴、耳聾、突發性失聰等等治療。

薈元特點